重庆水产养殖基地交流组

大量加州鲈苗脑、眼部检出弹状病毒!它才是鱼苗打转、死亡的“元凶”?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罗水村罗师傅有一加州鲈鱼池塘(图1),面积4亩,平均水深1.2米,有2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2018年2月15日,放加州鲈水花130万尾,投喂水蛛(枝角类)和红虫(水蚯蚓)。



3月9日,降温,水温22-23℃,鱼苗全长5-6厘米。

       
3月10日,出现个别鱼苗上浮水面定身不动,上浮鱼苗尾柄部位褪色发白,俗称“熟身”(图2),严重者整个背部发白。有的发病鱼鳍条基部或腹部有出血点(图3),有的鱼苗拖便。水质检测结果:氨氮0.7mg/L,亚硝酸0.1mg/L,pH值8.0;鳃镜检无虫。当天使用“速解安”2包+“优肽”4瓶,全池泼洒。 



3月11日,仍有少量鱼苗上浮,继续用“速解安2包+优肽4瓶” 全池泼洒。

 
3月12日,高温,加旁边蓄水池塘水15-20厘米后,发病严重,大量鱼苗“熟身”,上浮、“定身”水面,底部未上浮鱼苗体色正常。当天死亡量约1千尾以上,死鱼大多沉底、见不到,仅有少量浮在水面。


3月13日,见死亡100多尾,全池外泼杀菌、抑菌药品。


3月15日,停料,见死亡100多尾,鱼的活力增强。


3月16日,见死亡100多尾,全池外泼杀菌、抑菌药品。


3月17日,水温25-26℃,观察仍有鱼苗上浮定身水面,少量死亡鱼飘到下风口(图4),并发现少量上浮鱼苗呈螺旋式打转,镜检鱼苗鳃部、尾部无寄生虫,接种病鱼肝脏用普通培养基做细菌分离培养,取“熟身”的发病鱼苗用95%酒精保存做病毒PCR检测,用波恩氏液固定,做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 结果 |


培养基在28℃经48小时培养后并未分离出细菌(图5)。5尾病鱼普通PCR检测结果,1尾鱼肝脏杂交鳢弹状病毒(Hybrid snakehead rhabdovirus,HSHRV)阳性,5尾鱼的脑眼样品杂交鳢弹状病毒都呈阳性。病理组织切片观察见脾脏、肾脏坏死严重,鱼苗脑部淤血,可见空泡,部分鱼眼部视网膜也可见到空泡变性;肌肉水肿,肌纤维弯曲、断裂;肝局部脂肪变性;(图6)。多尾病鱼脑组织匀浆后组织液接种SSN-1细胞,16h后细胞均发生细胞病变效应(CPE)。其中1尾鱼的细胞培养物PCR检测神经坏死病毒( Nervous necrosis viral,NNV)呈阳性,样品经处理后接种SSN-1细胞,72h后细胞发生类似神经坏死病毒病的细胞病变。



3月18-19日,死亡逐渐减少,病情稳定。


之后出现较多鱼苗烂嘴烂尾、死亡,最后出塘成活鱼苗约15万尾。


| 分析 |


1、近几年加州鲈鱼苗养殖期间发生一种以开始“熟身”,3天后见到打转症状的疾病,死亡率高,一般3天达到死亡高峰。对包括第一天发病的多个发病池塘的“熟身”、打转病鱼PCR检测,脑眼部杂交鳢弹状病毒都100%呈阳性,不同池塘内脏杂交鳢弹状病毒的检出率从10%-100%不等,接种细胞后细胞发生病变的情况也基本与PCR检测结果相同,由此可见该病杂交鳢弹状病毒的主要靶器官包括脑和眼,检测脑和眼比内脏更能做出准确诊断。组织病理切片见发病鱼脑组织出现类似神经坏死病毒造成的脑组织空泡化,因此打转症状主要是杂交鳢弹状病毒损伤脑组织引起。


2、初步诊断“熟身”症状是由柱状黄杆菌引起,但PCR检测第一天发病的“熟身”病鱼,脑眼部杂交鳢弹状病毒都100%呈阳性,组织病理见脾肾坏死严重,可能柱状黄杆菌只是鱼苗发生弹状病毒病引起免疫力下降后继发感染,但其在前期加重发病鱼死亡的影响不可小窥。


3、本病例个别发病鱼同时检出神经坏死病毒,是鱼苗携带该病毒,还是同时起到致病作用,有待进一步确诊。  


———— END ————

来源:利洋水产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