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产养殖基地交流组

泥鳅的养殖、越冬、运输技术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一、泥鳅介绍

 (一)营养价值及市场情况

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正如俗话说:'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称。泥鳅的可食部分占整个鱼体的80%左右,高于一般淡水鱼类。泥鳅肉中所含蛋白质比牛、羊、鸡和甲鱼肉要高得多,而脂肪含量却低得多。肉中的钙、磷、铁含量很高,含有多种维生素,还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

  自古以来,泥鳅被人们认为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医学入门》查考,泥鳅性甘、平具'补中、止泄'之功能。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记载:泥鳅有暧中益气之功效,对治疗肝炎、小儿盗汗、痔疮、皮肤瘙痒、跌打损伤、手指疔、阳萎、乳痈等症都有一定疗效。经现代医学临床验证,采取泥鳅食疗,既能强身增加体内营养,又可补中益气,壮阳利尿;对儿童、年老体弱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肝炎、高血压、冠心病、贫血、溃疡病、结核病、皮肤瘙痒、痔疮下垂、小儿盗汗、水肿、老年性糖尿病等引起的营养不良、病后虚弱、脑神经衰弱和手术后恢复期病人,具有开胃、滋补等效用,尤其在夏季,泥鳅特别肥美,为炎热夏天的良好补品。

(二)养殖的现状和前景

泥鳅生命力很强,对环境适应性高,其食料粗杂易得,养殖占地面积少,用水量不大,易于饲养,便于运输,而且成本低,收益大,见效快。因此,除了发展规模养殖外,可利用各种水体,如稻田、洼地、坑塘等处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地发展泥鳅养殖。可以预料泥鳅养殖业在我国的水产养殖中,特别是在农村家庭副业中能得到有力的发展,有很好的前景。

二、泥鳅的养殖管理技术

泥鳅虽然易于饲养,但要获得较高成活率,仍然有其技术操作要点,现介绍如下:

(一)泥鳅池场地的选择

1.位置:对场所的要求是日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排水容易,周边地区无较大污染源,不受农药或有毒废水的侵害。
   2.水源:泥鳅适应性强,无污染的江、河、湖、库、井及自来水均可用来养泥鳅。
   3.土质:土质对饲养泥鳅效果影响很大。在粘质土中生长的泥鳅,体黄色,脂肪多,骨骼软,味道美;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泥鳅,体乌黑,脂肪少,骨骼硬,味道差。因此,养鳅池的土质以粘土质为好,呈中性或弱酸性。

(二)泥鳅饲养管理技术

1.投饵施肥

(1)饵料和肥料的种类:动物性饲料有蚕蛹、蚯蚓、螺蛳、河蚌、小鱼及动物内脏等;还有水生的天然饵料,如水蚤、丝蚯蚓、小昆虫等。
   蚕蛹是泥鳅最理想的食物,用蚕蛹养出的泥鳅,个体肥短、肉厚、含脂量高、骨胳较软、食用价值高。
   植物性饲料有米糠、麦麸、豆渣、豆饼以及其他农产品加工废弃物。
   肥料:与饲养其它鱼类一样,施肥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培养水生的天然饵料,肥料主要有人畜粪便(有机肥料)或化肥(无机肥料)。
   采取渔-畜-农综合经营措施来养泥鳅,可多渠道自给自足地解决饵料和肥料。

(2)投饵施肥的方法

投饵:是将饵料与腐植土混合成粘性团状进行投喂,饵料投在固定的食场上。要注意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水温时泥鳅对饵料的不同要求,以调整饵料的种类及投喂量。水温在20℃以下时,植物性饵料约占60%-70%,20℃以上时,逐渐调整为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投饵量也要随着水温的变调整,一般每天投饵量是:3月份,投饵量为泥鳅总重的1%-2%;4-6月份,投饵量为泥鳅总重的3%-5%;7-8月份,投饵量可增加至泥鳅总重的10%-15%;到9月份,投饵量则逐渐下降至泥鳅总重的4%,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要减少投饵量或不再投饵。水温适宜时每天分早、中、晚投喂三次,让泥鳅'少吃多餐',水温较低时每天只分上下午投喂二次。饲料可做成团状或块状的粘性饵料放入饵料台沉入离池底3-5厘米处。切忌连续几天内投喂单一的高蛋白质肉类饲料,因会导致泥鳅在池中群集,并引起肠呼吸次数急增。由于肠吸入的空气无法畅通而排出体外,致使泥鳅群集而浮于水面造成病害,大量死亡。
   施肥:在放苗种之前一周,在池边角处堆肥,方法是按每平方米2公斤畜禽粪,2公斤青草计算,堆一层粪肥,铺一层青草,再洒一层生石灰,最上面用薄土夯实。经发酵沤烂肥水自然流进池中培养水蚤、丝蚯蚓等。在饲养过程中补施堆肥。要根据水体中的饵料生物的丰欠情况来决定,饵料生物少时,再施堆肥。

2.防逃

遇梅雨季节或暴风雨,要检查防逃设施的安全,进出水口的栅栏是否通畅,防止泥鳅在溢水时逃跑或从漏洞逃跑。

3.水质管理

静水饲养泥鳅,水质要清新,水质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20-25厘米。当水色开始变成茶褐色或黑褐色时,必须换水,以免夜晚溶氧不足。流水养泥鳅时,以微流水为主,流速、流量均不宜过大,水流过大过急,不仅使饵、肥流失,最不利的是使泥鳅体能消耗过大,增重较慢。

4.防止敌害

在饲养地四周清除害兽易潜伏之地,并撒上杀鼠剂或安放捕鼠器具;要有驱赶鸟兽的设备;同时防止野杂鱼,特别是肉食性鱼类进入池内。

5.防病治病

养殖用的水体在放养泥鳅种苗以前,要严格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在日常养殖管理中,要将食台上的残饵及池中的死亡个体捞出,以防水质恶化和疾病传染。在发病季节,应定期用生石灰按每平方米30-50克的量,化水泼洒。

泥鳅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如下:

(1)微生物引起的鳅病防治:预防措施是捕捞等操作时避免鳅体受伤;放养前做好清塘消毒和鳅体消毒工作。
   ①水霉病:在低温阴雨天气,鳅卵孵化过程中易感染;在拉网或运输过程,因操作不慎造成鳅体体表受伤也极易感染,严重时可致其死亡。防治方法有:
  对鳅卵防治,用1ppm的孔雀石绿浸洗20-30分钟,连续用2-3天;或用400ppm的食盐加400ppm的小苏打浸洗1小时,对病鳅池可用0.1-0.15ppm浓度的孔雀石绿全池泼洒;用2%-3%浓度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10分钟;也可用医用碘酒或1%浓度的高锰酸钾涂于鳅病灶上。
   ②赤鳍病(腐鳍病):用10-50ppm的氯霉素(或土霉素)溶液,浸洗10-15分钟,每天浸洗1次,连续浸洗5天,或用10ppm四环素溶液浸洗12小时。
   ③打印病:用1ppm的漂白粉或2-4ppm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或用漂白粉和苦参交替治疗法:第一天泼洒1.5ppm漂白粉,第二天用5ppm苦参熬成的溶液全池泼洒,连续三次交替,用药6天;对患病成鳅还用2%浓度的石碳酸或漂白粉直接涂于患处。

(2)寄生虫引起的鳅病防治

车轮虫病预防措施是用生石灰清塘,以及在鳅种放养前用7-8ppm硫酸铜溶液浸洗15-20分钟。
   治疗方法:用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或用30ppm浓度甲醛溶液全池泼洒,或用0.5-0.7ppm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②舌杯虫病预防措施为用生石灰清塘,以及在鳅种放养前用8ppm硫酸铜溶液浸洗15-20分钟。
  治疗方法:鱼发病后,可用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③三代虫病预防措施:用生石灰清塘杀虫,在鳅种放养前用5%食盐溶液浸洗5-10分钟。
   治疗方法:发病后,用2-3ppm高锰酸钾,或用0.5-0.7ppm晶体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

(3)其它病害的防治

环境、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曲骨病因孵化时水温异常,以后的饲养中又缺乏维生素而致。防治方法是保持适宜的孵化水温并在饲料中添加各种维生素。
   气泡病因水质变化,水中氮气或其它气体过多所引起。所以,在培育鳅苗时,应避免投饵过多或用肥过量,多加注新鲜水。
   ②生物敌害水蛇、鸟、凶猛鱼类、青蛙、水鼠、黄鳝、鳖、水蜈蚣、红娘华等,用相应的方法赶跑或者杀死。
   ③非生物敌害主要是农药中毒。尤其在稻田养鳅时,为防治水稻病虫害常使用各种农药,但为兼顾稻田养殖的泥鳅,必须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禁用剧毒农药。

(三)泥鳅的越冬管理

泥鳅对水温的变化相当敏感,除我国南方终年水温不低于15℃地区,可常年饲养泥鳅,不必考虑低温越冬措施以外,其他地区一年中泥鳅的饲养期为7-10个月不等,有2-5个月的低温越冬期,此间需做好以下工作:
    1.挑选体质健壮、无疾病的泥鳅作为留种亲鳅。越冬时成活率高。
    2.越冬池先要用生石灰消毒,然后撒入适量农家肥料,铺上20-30厘米的软泥,软泥以上有10-20厘米净水深,在结冰地区,冰下水深需加深至20-30厘米,水温要保持在2℃以上。
    3.稻田泥鳅越冬。要将泥鳅集中于鱼溜中,并在鱼溜里铺设和加盖稻草,让泥鳅钻进鱼溜底部淤泥和稻草中避寒。
   4.越冬池放养的泥鳅密度。可高于饲养密度的2-3倍。
   5.采用人工泥鳅设置越冬箱的方法,效果也很好,越冬箱的规格为100×30×20厘米,每只箱放6-7公斤泥鳅,装箱方法是:先在箱底铺上30厘米左右厚度的细土,再装2公斤泥鳅,然后装好3厘米厚的细土,再装2公斤泥鳅,如此三层,最后装满细土,细土在用前拌好适量的农家肥料,钉好箱盖并在箱盖上打若干个洞,在背风向阳的水面沉入水底即可。泥鳅人工繁育苗种

三、泥鳅苗种培育

1.鳅苗培育:刚孵出的泥鳅,身体透明,不能自由活动只能用头部的吸附器附在鱼巢或其它物体上,以腹部的卵黄为营养。经过三天左右,卵黄被吸收完,苗体才能游动并开始摄食,此时应将其转移到鳅苗池饲养。培育泥鳅苗种土池比水泥池更好,因土池能更好地培育浮游生物,可为泥鳅苗种提供更适口的开口饵料,土池水质比水泥池更加稳定。
   (1)清塘放苗:鳅苗培育池面积20-50平方米,水深30-40厘米。鳅苗下塘前15天左右,排干池水,曝晒4-5天,再用生石灰消毒(每平方米用50-75克),然后注入约20-30厘米深的新水。在施生石灰后约7天药性消失,放入牛粪、猪粪等畜粪肥,每平方米2公斤左右。过3-5天,即可放鳅苗入池。静水池每平方米1000尾左右,微流水或网箱饲养每平方米2000尾左右,放养规格要齐整。
   (2)投饵施肥:鳅苗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或豆饼粉糊,一日3-4次。饲养3-5天后改喂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待鳅苗稍长大些,每天上下午各投一次。开始时每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5%,以后日投喂量可增加到放养总体重的10%。
   泥鳅苗放入池塘后要勤施肥。水温低时,每立方米水每次施速效硝酸铵2克;水温较高时,每立方米水施尿素2.5克。一般隔天施一次,连续施2-3次,以后则根据水质肥度调节施肥浓度与间隔时间。在施化肥的同时,结合施有机肥,效果更好。
    2.鳅种培育:鳅苗经过一个月时间的培育,长到3厘米以上时,就要分池进行鳅种饲养。

    (1)池塘培育:面积20-60平方米,池水深30-40厘米,有良好的防逃设施,放养前除野消毒,施好基肥。投放鳅苗后,每天投喂米糠(煮熟)、饼类、蚕蛹粉等。日投喂量及投喂次数同鳅苗培育后期管理。每平方米放养500尾,饲养当年可达10厘米左右。每平方米放养1000尾密养当年也可长到5-6厘米,部分可达8厘米。
   (2)稻田培育:先用较小面积的稻田(100平方米以下),放养前施基肥,每100平方米施50公斤,放养后在傍晚注新水时投饲料每100平方米7.5-10公斤,施肥、投饵交替每周进行一次。5周后可每隔2周施一次。到7月份水田除草时,稻苗隔行敷入干或烂稻草,以培养鳅的天然饵料。
    3.苗种培育管理:鳅苗种培育管理,均要注意以下方面:
    (1)要配备专人管理,每天检查防逃、吃食情况。
   (2)经常保持良好的水质。注意防止缺氧,因为鳅苗在孵化后半个月左右才开始进行肠呼吸。
   (3)要勤观察水质变化,确定施肥数量。

四、泥鳅的养殖形式

1.池塘养鳅

在池塘养殖成鳅,是我国目前大规模养殖鳅的一种主要生产方式。有单养和混养两种。
   (1)单养:一般选用水泥池或粘土池,或石砌护坡的池塘,密养成鳅。具体方法为:
   放养苗种前要建好防逃设施,清塘消毒。清塘消毒主要用生石灰,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方法、剂量与种苗池的方法相同。
   浅水培肥水质。池塘消毒一周后即应注入新水至20厘米深,这时,要遍撒预先备好的混合基肥培肥水质。基肥配方为每平方米用畜禽粪2公斤,杂草堆肥2公斤,米糠50克等,拌匀太阳晒干后即可。也可在干池后日光曝晒池底,再在池底铺放畜禽粪、杂草堆肥、米糠等混合配方基肥,经太阳晒干后,注入新水至20厘米深,以此消毒并培肥水质。
    加深水体并放养鳅苗。施足基肥2-3周后,水体中即会产生大量水蚤(红虫)。这时,水质的肥力已可适合鳅苗生长。把水体加深至40厘米左右,即可放养种苗,每平方米水面放养20-30尾长10厘米、重10克左右的鳅苗(约合0.2-0.3公斤)。
   (2)混

养:一般是1亩左右(500-700平方米)的土池或石砌护坡池,以饲养鲢、鳙、草、鳊、鲤、鲫等鱼种为主,混养泥鳅,对主养鱼种投饵、施肥,而对泥鳅就不必另外投饵了,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5尾。

2.稻田养鳅

稻鳅互生互利,既增产稻,又收获鳅

一般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力强,能旱涝保收、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下的稻田,都可养成鳅,不过稻田还要加工整理,第一要加固和筑高田埂,设置防逃板,用水泥做板高70厘米,埋入田泥15-20厘米,露出田泥50厘米左右,各水泥板相连处用水泥勾缝;第二要在稻田开挖鱼沟和鱼溜,鱼沟可挖成'田、十、井'型,沟宽30厘米、深30-50厘米;,溜深40-60厘米,沟溜相通;鱼溜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3%-5%;鱼溜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等。鱼溜是避暑防寒的场所;在水稻晒田和喷农药及施肥时,鱼可暂栖鱼溜内避让;给鳅投饵或施药时可投入鱼溜;鱼溜在起捕时便于集中捕捉,也可作为暂养池。在稻田中设置排水口并安装拦鱼设施也是必不可缺的。稻田的进排水口尽可能设在相对应的田埂两端,便于水均匀畅通地流经整块稻田。拦鱼栅可取铁丝网、条、柳条等材料制成。拦鱼栅应安装成圆弧形凸面正对水流方向,即进水口弧形凸面面向稻田外部,排水口则相反。拦鱼栅孔大小以不阻水、不逃鱼为度。
   稻田饲养方式:稻田养成鳅有'鳅-稻'同养,也有'鳅-稻'轮作。
   ①'鳅-稻'同养水稻田翻耕、晒田后,在鱼溜底部用有机肥10-15厘米厚,其上再铺10厘米厚的稻草与10厘米厚的泥土作基肥,主要用来培养饵料生物供泥鳅摄食。然后整田。
    泥鳅种苗一般在插完稻秧后放养,单季稻田最好在第一次除草以后放养,双季稻田最好在第二季稻秧插完后放养。放养量为每平方米15-20尾,规格为3厘米左右,要求大小一致,以免小鳅苗被吞食。
   稻田饲养成鳅的饲养管理技术,基本上与池塘养成鳅相近,管理内容也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既要种好稻子,又要养好泥鳅,同时兼顾两者的关系。矛盾焦点是施农药,稻田养鳅要尽量减少用农药,若非用农药不可,则应注意:

一是必须选用高效低毒农药,用药时适当加深水位;

二是农药不能直接放进水中,要尽量把农药喷施在稻叶上,喷雾药剂宜选在稻叶露水干之后,喷粉药剂宜在露水干之前。

施肥: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施有机肥为主,施化肥为辅。有机肥可做基肥,也可做追肥。化肥则用作追肥为宜。有机肥与化肥混用,能取长补短,增进肥效,增加产量,但须注意,有些肥料是不能混合使用的。施基肥:每亩施有机肥200-250公斤,配施磷酸氢铵15-20公斤,或钙镁磷肥30-50公斤,或氨水25-50公斤。施追肥:一般在稻秧青苗期追一次苗肥,每亩每次施碳酸氢铵2.5-5公斤或尿素7-10公斤,或硫酸铵12.5-15公斤,或钙镁磷肥15-20公斤。田间管理:早晚巡查鱼溜、鱼沟是否畅通,尤其在稻田晒田、施肥、施药前要仔细检查。连阴雨或暴雨时,除了防汛、排涝,还要检查田埂的安全,观察稻田水位,清除进排水口拦鱼栅上的杂物。

饲养4个月左右达大规格鳅种。在水稻收割后,泥鳅可继续在田沟里饲养直到春节前后起捕上市,可产成鳅每平方米0.8-1.2公斤,亩产可达500-800公斤。

②鳅-稻轮作 水稻收割后晒田3-4天,按每亩施有机肥400-500公斤,再曝晒4-5天后,蓄水至40厘米深,投放泥鳅种苗,每平方米20-30尾。

饲养方法,同池塘养成鳅,待泥鳅养成捕捞后,再开始下一个水稻生产周期。

五、泥鳅的捕捞、暂养和运输

(一)泥鳅的捕捞

1.成鳅池有三种捕捞法:

(1)食饵诱捕 即把炒米糠、蚕蛹与腐植土混合,装入麻袋、须笼或其它鱼笼中,傍晚沉入池底,翌日太阳出来之前再取,经一夜时间可捕捞大量泥鳅。装食饵的麻袋等选择在下雨前沉入池底最好。
    (2)冲水法 在出水口外系好张网,夜间排水,在排水同时不断往池中注入水,泥鳅顺水流进入张网内,约可捕到池中60%的泥鳅。流水剌激捕捞法,根据泥鳅有逆水上溯的习性,在进水口处底部预先铺一渔网,当泥鳅在流水刺激下,群集到进水口附近网上水域时,即可起网捕到大量泥鳅。
   (3)干塘法 排干池水,使泥鳅集中到集鱼坑内再网捕,或在泥鳅钻入池土后,将池底划若干小块,挖排水沟,使泥鳅集中到排水沟内捕捞。

2.稻田有三种捕捞法:

(1)食饵诱捕:选择晴天用炒米糠或蚕蛹放在深水坑处诱集泥鳅后再捕捞。诱捕前应在傍晚把稻田里的水慢慢放干,再将诱饵装入麻袋或鱼笼内沉入深坑,此法在4月下旬到5月下旬的中午效果好,在8月夜间的效果也较理想。
  (2)干法:秋后放干稻田内的水,使泥鳅集中到深坑后再网捕。
   (3)茶饼聚捕法:选用存放时间2年内的茶饼焚烧几分钟,当茶饼微燃时取出,趁热捣成粉末,加适量清水制成团状,泡5小时左右,将稻田的水调整至刚好淹没泥时为止,再于稻田四角用田泥堆成斜坡并逐渐高出水面的聚鱼泥堆,面积0.5-1平方米,面积较大的稻田,。将制泡好的茶饼兑水后在傍晚全田均匀泼撒,聚鱼泥堆上不撒,其后不能排水和注水,也不要在水中走动,在茶饼的作用下,泥鳅钻出田泥,遇到高出水面的泥堆便钻进去。第二天早晨将泥堆中的泥鳅捕出,效果较高,成本低,一般每666平方米(1亩)稻田用茶饼5-6公斤,在水温10-25℃时起捕率可达90%以上。

(三)泥鳅的运输

1.泥鳅苗种运输

(1)运输工具:泥鳅苗种在运输前需先拉网锻炼1-2次,运输前一天停止投喂饵料,装运前先将苗种集中于捆箱内暂养2-3小时,令其排出粪便,减少体表分泌的粘液,以利于提高运输成活率。
   (2)装运泥鳅的规格与密度:运输装水量为容器的1/2-1/3。每升水体的装鳅数量要按鳅体的规格大小而定,一般是1厘米的鳅装3000-3500尾;1.5-2厘米的鳅装500-700尾;2.5厘米的鳅装300-350尾;3.5厘米的鳅装150-200尾;5厘米的鳅装120-150尾;6.5-8厘米的鳅装30-40尾;10厘米的鳅装20-30尾。
   (3)运输管理:运输中需注意容器内水体溶氧情况,如鳅苗浮头则应及时换水,每次的换水量为总水体的1/3左右,换水时的温差不要超过3℃。如途中换水有困难,应用可击水的物件在水面上下推动,运输中还应及时捞出死鳅,用塑料管虹吸排尽水体中的鳅粪和剩饵。
   2.成鳅运输:因成鳅的皮及肠道均有呼吸功能,运输较为方便,按运程及运时可分别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无水湿法运输 常温25℃以下,运输时间在5小时以内的,可采用无水湿法运输,方法是:用水草置入袋子或容器,再放入泥鳅后泼洒些水,使其能保持皮肤湿润,即可运输。
   (2)带水运输:水温在25℃以下时,运输时间在5-10小时,需带水运输,其运输工具同苗种运输工具,运放密度为每升水体1-1.2公斤。还可用塑料袋充氧运输,运载用的塑料袋规格为60-120厘米、双层,每袋装1/2-1/3清水,放8-10公斤成鳅,装好后充足氧气,扎紧袋口,再放入硬质纸箱内可起运。
   (3)降温运输:可在运输中加载适量冰块,慢慢融化、降温,保持泥鳅运输途中的半休眠状态。还可把鲜活泥鳅置于5℃左右的低温环境内运送,一般采用冷藏车控温,可长距离运输。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