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产养殖基地交流组

闽南人的幸福术 | 在被资讯打破地域的时代成长,靠一颗闽南胃找到故乡情节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怎么样的生活才算得上是幸福?可能有很多人跟我们一样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每天都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欢乐、悲伤和懊恼。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无论是想法观念还是生活方式,我们的成长轨迹都不断地受着这片土地的影响、滋养甚至有些根深蒂固。

近期,悦城采访了数位闽南人,他们有着不一样的生活经历,从事着不同的职业,离开或驻守着自己的城市……我们探讨了一下“闽南人的幸福术”这个话题,聊出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真心话”。

当然,“闽南人的幸福术”这个命题对于我们来说,其实一直都是带着疑问的。我们不确定它是否是个伪命题,也不去探究它的真伪。只是希望,通过这个话题,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和思考


Sue,漳州诏安人,在福州做了近6年本土杂志,两年前搬到厦门,目前以个人工作室状态接受品牌传播项目的委托。

大概是因为在福州读了几年书,我还蛮喜欢那座带着苍苍历史又宠辱不惊的城市。不过每每说起这个喜好,身边的朋友(两地都有)都很诧异——大部分的人都觉得闽南人喜欢福州或者说是愿意在那里生活、工作都挺“不合理”的。而作为一个在福州做本土杂志的闽南人,我更好奇于Sue对于“闽南人的幸福术”这个话题的看法。

跟Sue说起这个话题时,她沉思了好多天才回答我说觉得自己一直以来都自觉是那种特别没有故乡情节的年轻人。尤其是与陈花现那样长期致力于闽南民间风俗、艺术的朋友比起来,自己对家乡、对传统一直没有什么非常系统的寻根驱动。

(闽南宫庙,极尽声色富丽能事,也处处都隐着讲究)

在她看来,比较难拥有“地方印记”的原因有很多,跟她有类似情况的同龄人也很多——“因为我们在一个资讯打破地域的时代成长起来:看日本漫画、读西方文学,听摇滚乐,最早的电影启蒙是科波拉和王家卫……吸收各种浅表的非常全球化的文艺资讯,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太多地域归属的根系。”

当然,没有故乡情节不代表不闽南。

之所以选择离开杂志社回到闽南,Sue把其中一部分原因归纳为了“差异带来的内心缺憾”——当在福州操作本土选题,土生土长的福州同事因为东街口、三坊七巷都是她小时候真实记忆所在而津津有味时,Sue感觉到自己对于选题更多时候只是单纯地抱着一种理性驱动的记录与观察,缺乏内在归属感。虽然在福州也有很多有趣的人、有多年的朋友,也有她喜爱的事业,但把一切落到了生活之中时,她发现自己总归只是个到了菜市场得跟卖菜的阿姨讲普通话的外地年轻人。

而这种疏离感在各种传统节气尤其强烈——冬至福州人吃拨浪(米时)和元宵,而Sue跟所有的闽南小孩一样,是从小吃着生姜红糖熬了的实心糯米汤圆长大的。

(红糖姜汁汤圆)

就如世人总说“食物就是可以吃下的乡愁”一般,在Sue眼里自己这两年的很多故乡感,都是从“吃”这件事来的。

对于很早之前跟韩良忆约稿,对方提出“其实大多数人早晨觉得最舒服的一顿餐食,还是从小吃惯了的那一套”这个观点Sue深以为然:“我就是闽南胃的,每次出差到最后都特别想吃一碗稀饭配酱油水杂鱼和咸菜。所以回到闽南来生活,最开心的就是能够实践到的柴米油盐都是我非常熟悉的那套。”

(闽南家宴)

收到Sue回复的那天时值冬至,她告诉我前一天路过菜市场时,她买了一团糯米浆,准备晚点准备来自己搓汤圆……


 T A L K 

 悦城 × Sue 

// 就你自己而言,你认为闽南人的幸福生活来自于什么样的地方?

Sue:一种非常无性格而又包容的城市形态(特别是厦门)。和一线城市相比,节奏真的是慢到不行,生存成本也低。但它又不是非常闭塞的,也不像某些嬉皮城市那样让人绵绵无力。可以包容很多人独立做自己的事。

(悦城TALK XM线下沙龙曾就厦门的生活、设计与艺术进行讨论)

 

// 你认为理想化的闽南人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

Sue:早起散步吃白粥或者面线糊,喔,花生汤沾油条也不错。然后走去菜市场和相熟的阿姨买了当天的土猪肉和芥蓝。回来喝一杯咖啡,看书做饭。午后开始工作,夜了去找朋友喝一小杯热酒,全身暖暖走回家。

当代闽南青年的佛系生活。不过一般来讲我都只实践了买菜、喝咖啡和在家工作这几part……

(大学路菜市场)

我所看到的长辈的理想生活模型也都是闲散的,闽南三地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人都是喜欢闲闲的生活,但是又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和年轻人的(大体上)。


// 现在大环境下,很多地方方言被弱化,有些人会觉得“在城市中依旧可以讲闽南语是很幸福的”,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

Sue:还不错啊。去到一个地方,年长一辈真的是能够告诉你很多年轻人所不知道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如果能说闽南话,就好沟通多了。另外是一种非常日常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你会知道这个地方的人跟你是在相似的语言文化中成长起来的。


// 你觉得闽南语种最能代表闽南人的词或字是什么?

Sue:清啋(随便)、七逃(玩耍)、有闲(有空)、哇尬哩共(我跟你讲)

几个词都非常轻巧,上下透着一种非常随意、什么都不那么重要、不那么隆重,不需要有压力的气息。

 

// 作为年轻的一代,在闽南的风俗之中有哪些是你会感兴趣或者是依旧遵循其法的呢?

Sue:重阳进补,冬至吃汤圆,端午吃麦熟(润饼)、七夕吃甜粿;盛夏吃四果汤或者甜豆花等等……总之跟吃有关系的很多,还是很感兴趣和愿意遵循的。理性分析起来好像也说不清楚为什么,特别容易抓住跟一日三餐有关的极其日常的仪式感,可能一个人离家生活十几年,这样的节律会让我更能感觉自己是一个“有出处”而不是“没来由”的人吧。

(第七菜市场口的甜豆花,photo by 盘子)


// 身为闽南人,你认为有什么让你感到自豪的地方吗?

Sue:其实也没有“自豪”,更多是平常心的自我认同:我就是经历过这些细细碎碎,在这样的地方,说这样的语言,吃这样的东西长大的。这种认同。

 

// 所以,你觉得“闽南人的幸福术”是个伪命题吗?

Sue:嗯,我硬拗了这么多,但其实是觉得所谓故乡感啦幸福啦都是伪命题的,无非是每个个体偶然地找到了自己舒服的姿态安身立命,并将那个东西合理化了而已(????)



回顾【闽南人的幸福术 Vol.01】请戳

看看厦门的本土美食大V是怎么说的?




/ 发 现 城 市 精 神 /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