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产养殖基地交流组

淡水鱼苗培育技术(超详细干货)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一、选择良好的池塘条件

鱼苗培育池应尽可能符合下列条件

1、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不含泥沙和有毒物质,排灌水方便。

2、池形整齐,最好是东西向、长方形,其长宽比为5:3.面积1~3亩,水深1.0~1.5m,以便于控制水质和日常管理。

3、池埂坚固、不漏水,其高度应超过最高水位0.3m~0.5m。池底平坦,并向出水口一侧倾斜。池底少淤泥、无砖瓦石砾,无丛生水草,以便于拉网操作。

4、鱼池通风向阳。其水温增高快,也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和浮游生物的繁殖,鱼池溶氧可保持较高水平。

二、重视整塘,彻底清塘

多年用于养鱼的池塘,由于淤泥淤积过多,堤基受波浪冲击,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崩塌。根据鱼苗培育池所要求的条件,必须进行整塘和清塘。

所谓整塘,就是将池水排干,清除过多淤泥;将塘底推平,并将塘泥敷贴在池壁上,使其平滑贴实;填好漏洞和缝隙,清除池底和池边杂草;将多余的塘泥清上池堤,为青饲料的种植提供肥料。

所谓清塘,就是在池塘内施用药物杀灭影响鱼苗生存、生长的各种生物,以保障鱼苗不受敌害、病害的侵袭。

必须先整塘,暴晒数日后,在用药物清塘。只有认真做好整塘工作,才能有效的发挥药物清塘的作用。否则,池塘淤泥过多,造成致病病菌和孢子大量潜伏,再好的清塘药也无济于事。因此在生产上一定要克服“重清塘、轻整塘”的错误倾向。


1、整塘、清塘的优点

①改善水质,增加肥度:池塘淤泥过多,有机物耗氧量大,造成淤泥和下层水长期呈缺氧状态。在夏秋季节容易造成鱼类缺氧浮头,甚至泛池死亡。此外,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产生大量的还原物质(如有机酸、硫化氢、氨等),使池水的pH下降,并抑制鱼类生长。池塘排水后,清除过多淤泥。池底经阳光暴晒,改善了淤泥的通气条件,加速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营养盐。这就是改善水质,增加了水的肥度。

②增加放养量:淤泥清除后,增加了池塘的容水量,相应地可增加鱼苗的放养量和鱼类的活动空间,有利于鱼苗生长。

③保持水位,稳定生产:清理池塘,修补堤埂,防止漏水,提高了鱼池的抗灾能力和生产的稳定性。

④杀灭敌害,减少鱼病:通过整塘、清塘,可消除和杀灭野杂鱼类、底栖生物、水生植物、水生昆虫、致病菌和寄生虫孢子,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

⑤增加青饲料的肥料:塘泥中有机物含量很高,是植物的优质有机肥料。将塘泥取出,作为鱼类青饲料或经济作物的肥料。变废为利,有利于渔场生态平衡,可提高经济效益。

2、常用的清塘药物及使用方法

①生石灰清塘:生石灰遇水就会生成强碱性的氢氧化钙,在短时间内使池水的pH上升到11以上,因此可杀灭野杂鱼类、蛙卵、蝌蚪、水生昆虫、虾、蟹、蚂蟥、丝状藻类、寄生虫、致病菌以及一些根浅茎软的水生植物。此外,用生石灰清塘后,还可以保持池水pH的稳定。

使池水保持微碱性;并可以改良池塘土质,释放出被淤泥吸附的氮、磷、何等营养盐类,增加水的肥度;而且生石灰中的钙本身是动植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施用生石灰还能起施肥的作用。

使用生石灰清塘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干法清塘。即将池水基本排干,池中须积水6cm~10cm(这样池内泥鳅等就不会钻入泥中)。

第二种方法是带水清塘。即不排出池水,将刚溶化的石灰浆全池泼洒。

②茶粕清塘:茶粕含皂角苷7%~8%,它是一种溶血性毒素,可使动物的红血球分解。10mg/L的皂角苷9h~10h可使鱼类失去平衡,11h死亡。茶粕清塘能杀灭野杂鱼、蛙卵、蝌蚪、螺蛳、蚂蝗和一部分水生昆虫,但对细菌没有杀灭作用。而且施用后,即为有机肥料,能促进池中浮游生物繁殖。必须强调出,用茶粕清塘,以杀灭鱼类的浓度无法杀灭池中的虾、蟹类。这是因虾、蟹体内血液透明无色,运载氧气的血细胞不呈红色,茶粕清塘常用的浓度不能使其分解。所以生产上有“茶粕清塘,虾、蟹越清越多”之说。

3、漂白粉清塘:漂白粉一般含有效氯30%左右,遇水分解释放出次氯酸、次氯酸立即释放出新生态氧,它有强烈的杀菌和杀死敌害生物的作用。其杀灭敌害生物的效果同生石灰。对于盐碱地鱼池,用漂白粉清塘不会增加池塘的性,因此往往以漂白粉代替生石灰作为清塘药物。将漂白粉加水溶解后,立即全池泼洒。漂白粉加水后放出初生态氧,挥发、腐蚀性强,并能与金属起作用。漂白粉全池泼洒后,用船划动池水,使药物在水中均匀分布,以加强清塘效果。

三、确保鱼苗在轮虫高峰期下塘

为了让鱼苗下塘后就能获得量多质好的适口饵料。此乃提高鱼苗成活率的技术关键。初下塘鱼苗的最佳适口饵料为轮虫和无节幼虫等小型浮游动物。一般经多次养鱼的池塘,塘泥中贮存着大量的轮虫休眠卵。因此在生产上,当清塘后放水是,就必须用铁耙翻动塘泥,使轮虫休眠卵上浮或重新沉积于塘泥表层,促进轮虫休眠卵萌发。从生物角度看,鱼苗下塘时间应选择在清塘后7~10天,此时下塘正值轮虫高峰期。但生产上无法根据清塘日期来要求鱼苗适时下塘时间,加上依靠池塘天然生产力培养轮虫数量不多,每升仅250个~1000个,这些数量在鱼苗下塘后2~3天内就会被鱼苗吃完。故在生产上均采用先清塘,然后根据鱼苗下塘时间施有机肥料,人为地制造轮虫高峰期。为做到鱼苗在轮虫高峰期下塘,关键是掌握施肥的时间。如施肥过晚,池水轮虫数量尚少,鱼苗下塘后缺乏大量适口饵,必然生长不好;如施肥过早,轮虫高峰期已过,大型枝角类大量出现,鱼苗非但不能摄食,反而出现枝角类与鱼苗争溶氧、争空间、争饵料,鱼苗因缺乏适口饵料而大大影响成活率。为确保施有机肥料后,轮虫大量繁殖,在生产中往往先杀灭大型浮游动物,然后再施有机肥料。

鱼苗下塘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检查鱼苗是否主动摄食,人工繁殖鱼苗必须待鳔充气、能平游、能主动摄取外界食物时方可下塘。

2、鱼苗下塘前后,每天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池水轮虫的种类和数量,如发现水中有大量滤食性的臂尾轮虫等,说明此时正值轮虫高峰期;如发现水中有大量肉食性的晶囊轮虫,说明轮虫高峰期即将结束,需全池泼洒腐熟的有机肥料。

3、检查池中是否残留敌害生物。清塘后到放苗前,鱼苗池中可能还有蛙卵、蝌蚪等敌害生物,必要时应采用鱼苗网拉网1次~2次,予以清除。

四、做好鱼苗接运工作

选购体质健壮、已能摄食的鱼苗作为运输对象。运输前,鱼苗应在鱼苗网箱内囤养4h~6h,以锻炼鱼体。运输用水应清晰,水中有机物少,充氧密封后放入纸箱中运输。鱼苗箱在运输途中,应防止风吹、日晒、雨淋。如遇低温,应采取保温措施。

五、暂养鱼苗,调节温差,饱食下塘
塑料袋充氧密闭运输的鱼苗,鱼体内往往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特别是长途运输的鱼苗,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很高,可使鱼苗处于麻醉甚至昏迷状态。如将这种鱼苗直接下塘,成活率极低。因此,凡是经运输来的鱼苗,必须先放在鱼苗箱中。暂养前,先将鱼苗放入池内,当袋内外水温一致后再开袋放入池内的鱼苗箱中暂养。暂养时,应经常在箱外划动池水,以增加箱内水的溶氧。鱼苗经暂养后,肉眼可见鱼体内有一条白线时,方可下塘。鸭蛋需要在沸水中煮1小时以上,越老越好,以蛋白起泡者为佳。鱼苗下塘时,面临着适应新环境和尽快获得适口饵料两大问题。在下塘前投喂鸭蛋蛋黄,使鱼苗饱食后放养下塘,实际上是保证了仔鱼的第一次摄食,其目的是加强鱼苗下塘后的觅食能力和提高鱼苗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必须强调指出,鱼苗下塘的安全水温不能低于13.5℃。如夜间水温较低,鱼苗到达目的地已是傍晚,应将鱼苗放在室内容器中暂养,并使水温保持20℃。投1次鸭蛋黄后,由专人值班,每1小时换一次新水(水温必须相同),或充气增氧,以防鱼苗浮头。待第二天上午9点以后,水温回升时,再投一次鸭蛋黄,并调节池塘水温温差后下塘。

六、合理密养

合理密养可充分利用池塘,节约饵料、肥料和人力,但密度太大也会影响鱼苗生长和成活。

一般鱼苗养至夏花,每亩放养8万~15万尾。具体的数量随培育池的条件。饵料、肥料的质量、鱼苗的种类和饲养技术等有所变动。入池塘条件好,饵料肥料量多质好,饲养技术水平高,放养密度可偏大一些,否则就要小些。

七、精养细喂

精养细喂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选用饵料、肥料不同,饲养方法不一。现介绍两种方法:

1、有机肥料与豆浆混合饲养

根据鱼苗在不同发育阶段对饵料的不同要求,可将鱼苗的生长划分为4个阶段进行强化培育:①轮虫阶段:此阶段为育苗下塘1~5天。经5天培养后,鱼苗生长至10mm~11mm。此期鱼苗主要以轮虫为食。为维持池内轮虫数量,鱼苗下塘当天就应该泼豆浆。每天上午、中午、下午各泼一次。豆浆要泼得“细如雾、均如雨”,全池泼洒,以延长豆浆颗粒在水中的悬浮时间。豆浆一部分供鱼苗摄食,一部分培养浮游动物。②水溞阶段:此阶段为鱼苗下塘后第6~10天。生长10天后,鱼苗长至16~18mm。此期鱼苗主要以水溞等枝角类为食。每天需泼豆浆2次。在此期间,选择晴天上午追施一次腐熟类肥,全池泼洒,以培养大型浮游动物。③精料阶段:此阶段为鱼苗下塘后11~15天。生长15天,鱼苗长至26~28mm.此期水中大型浮游动物已剩下不多,不能满足鱼苗生长需要,鱼苗的食性已发生明显转化,开始在池边浅水寻食。此时应改投豆饼糊或磨细的酒糟等精饲料。投喂时,应将精料堆放在离水面20~30厘米的浅滩处供鱼苗摄食。如果此阶段缺乏饵料,成群鱼苗会集中到池边寻食。时间一长,鱼苗则围绕池边成群狂游,驱赶也不散,呈跑马状,故称“跑马病”。因此,这一阶段必须投以数量充足的精饲料,以满足鱼苗生长需要。④锻炼阶段:鱼苗下塘16~20天。生长20天后,鱼苗长至31~34mm.此期鱼苗已达到夏花规格,需要拉网锻炼,以适应高温季节出塘分养的需要。此时豆饼糊的数量需进一步增加,每天每亩的投喂量合干豆饼2.5~3kg。此外,池水也应加到最高水位。

2、大草饲养法:所谓“大草”,原是指一些野生无毒、茎叶柔嫩的菊科和豆科植物,而今也泛指绿肥。鱼苗下塘前7~10天,每亩投放大草200~400kg,分别堆放于池边侵没于水中,腐烂后培养浮游生物。鱼苗下塘后,每隔5天左右投放大草追肥。养1亩夏花需大草650~800kg。如发现鱼苗生长缓慢,可增投精饲料。用大草培育鱼苗的池塘,浮游生物量较丰富,但水质不够稳定,容易造成水中缺氧条件较差。因此,每次投大草的数量和间隔时间长短,要根据水质和天气情况灵活掌控。

八、分期注水

1、分期注水的方法:鱼苗初下塘时,鱼体小,池塘水深应保持在50~60cm。以后每隔3~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10~20cm.培育期间共加水3~4次,最后加至最高水位。

2、分期注水的优点:①水温提高快,促进鱼苗生长。鱼苗下塘时保持浅水,水温提高快,可加速有机肥料的分解,有利于天然饵料生物的繁殖和鱼苗的生长。②节约饵料和肥料。水浅池水体积小,豆浆和其他肥料的投放量相应减少,这就节约了饵料和肥料的用量。③掌握控制水质的主动权。可根据鱼苗的生长和池塘水质情况,适当添加一些新水,以提高水位和水的透明度,增加水中溶氧量,改善水质和增大鱼的活动空间,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和鱼体生长。

九、加强日常管理

鱼苗池的日常管理工作必须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日常管理要求每天巡塘3次,做到“三查”和“三勤”。早上查看鱼苗是否浮头;午后查鱼苗活动情况,勤除杂草;傍晚查鱼苗池水质、天气、水温、投饵施肥数量、注排水和鱼的活动情况等。此外应经常检查有无鱼病,及时防治。

十、拉网锻炼要做到细致、轻快、不伤鱼
1、拉网锻炼的目的和作用

鱼苗经过16~18天饲养,长到3cm左右,体重增加了几十倍乃至一百多倍,它就要求有更大的活动范围。同时鱼池的水质和营养条件已不能满足鱼种生长的要求,因此必须分塘稀养。其中有的鱼种还要运输到外单位甚至长途运输。但此时正值夏季,水温高鱼种新陈代谢强,活动剧烈。而夏花鱼种体质又十分嫩弱,对缺氧等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为此,夏花鱼种在出塘分养前必须进行2~3次拉网锻炼。

拉网锻炼主要作用:一是夏花经密集锻炼后,可促使鱼体组织中的水分含量下降,肌肉变得结实、体质较健壮,经得起分塘操作和运输途中的颠簸。二是使鱼种在密集过程中,增加鱼体对缺氧的适应能力。三是促使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和排出肠道内的粪便,减少运输途中鱼体粘液和粪便的排出量,从而 保持较好的运输水质,提高运输成活率。四是拉网可以除去敌害生物,统计收获夏花的数量。

2、拉网锻炼的方法:当鱼苗池的稚鱼处于锻炼阶段时,选择晴天,在上午9点左右拉网。第一次拉网,只需将夏花鱼种围集在网中,检查鱼的体质后,随即放回池内。第一次拉网,鱼体十分嫩弱,操作须特别小心,拉网赶鱼速度宜慢不宜快,在收网片时,需防止鱼种贴网。隔一天进行第二次拉网,将鱼种围集后(于此同时,在其边上装置好谷池),将皮条网上纲与谷池上口相并,压入水中,在谷池内轻轻划水,使鱼群逆水游入池内。鱼群进入谷池后,稍停,将鱼群逐渐赶集于谷池的一端,以便清除另一端网箱底部的粪便和污物,不让粘液和污物堵塞网孔。然后放入鱼筛,筛边紧贴谷池网片,筛口朝向鱼种,并在鱼筛外轻轻划水,使鱼种穿筛而过,将蝌蚪、野杂鱼等筛出。再清楚余下一端箱底污物并清洗网箱。经这样操作后,可保持谷池内水质清新,箱内外流水通畅,溶氧较高。鱼种约经2h密集后放回池内。第二次拉网应尽可能将池内鱼捕尽。因此拉网后,应再重复拉一次网,将剩余鱼种放入另一个较小的谷池内锻炼。第二次拉网后再隔一天进行第三次拉网锻炼,操作同第二次拉网。如鱼种自养自用,第二次拉网锻炼就可以分养。如需进行常长途运输,第三次拉网后,将鱼种放入水质清新的池塘网箱中,经一夜“吊养”后方可装运。吊养时,夜间需要有人看管,以防止发生缺氧死鱼事故。

夏花鱼种的出塘计数通常采用杯量法。量鱼杯选用250ml的直筒杯,杯为锡、铝或塑料制成,杯底有若干个小孔,用以漏水。计数时,用夏花捞海捞取夏花鱼种迅速装满量鱼杯,立即倒入空网箱内。任意抽查一量鱼杯的夏花种鱼数量,根据倒入鱼种的总杯数和每杯鱼种数推算出全部夏花鱼种数量。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专业水产知识,去关注新水产人公众平台,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订阅!!!

 △内容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查删

99%的用户会 长按 二维码,然后 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后一键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