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产养殖基地交流组

诗风文苑:县作协扶贫作品专栏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县作协扶贫作品专栏


编者按:

为了在我县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真正发挥文艺界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作用,县文联于6月10日组织刚刚换届后的作家协会的12名精干力量,来到中心镇中平村。通过座谈和实地走访,对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贫困户、非贫困户、产业带头人、村容村貌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采访和调研。“依安文艺”特设专栏,陆续推出作家们创作的反映扶贫事迹的文学作品,助力我县精准扶贫战役取得全面胜利!

美丽乡村情意浓

史贵峰

 6月10,在清晨的一场小雨过后,我们县作家协会创作组在文联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中心镇的贫困村中平村,深入扶贫工作的第一线,体验一下生活,搜集一些素材。

 这是一场及时雨,被细雨沐浴的田间地头,冲洗过的乡村板路,异常干净整洁。透过稀疏的阳光,一眼望去,绿色的花草树木叶子上仍然滴着水珠,板道边玉立着一排黑色铁杆上高高挂着红红的灯笼,如同小园里的红菇娘般诱人,一切都是那么爽朗新鲜。

 我们漫步在小村的板道上,欣赏着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这里的环境卫生、这里的蔬菜小园、古色古香的凉亭、广场上的乡村大舞台,无不展现着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面貌。

 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们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小村的基本情况和帮扶情况,我们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帮扶情况,所见所闻感染了我们这些感情丰富的作家、诗人!八十多岁的单世珍老人,看到我们带来的粮油米面后感动得泣不成声,炕上躺着她的病老伴,身子动了两下却没坐起来。单世珍边哭边叙述驻村工作队的干部们也经常来看望她,同时也带来了生活用品,她的哭声令几位女士也潸然泪下,她们上前扶起正要跪下的老人低声安慰,我们考虑怕老人情感失控,哭坏了身子,就急忙撤出挥手告别,我是最后一个离开老人的,她拄着拐杖一直送到屋后,边哭边喋喋不休的说着什么。这时老人的邻居大婶过来拉住了她,令我想不到的是这个邻居大婶挽着老人居然高声唱了起来,我不知道她唱的是哪首歌,......”几个字。我和村支书老王最后开车离开的时候,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边哭边喊地撵了挺远,这一幕多么像一个老妈妈在送别即将远行的儿女,我的眼睛湿润了,从车的反光镜里我看到晓昱和王波正在擦泪水。

 来到二牤子鱼塘,迎出来一位光头的中年人,头上手术后的疤非常明显,他叫二牤子,以前是个很结实的汉子,可惜的是在工地干活从高空摔了下来,而且是头先遭了地,头顶换了塑料,一笔手术费可想而知。他说话有些不清,留有后遗症,但我还是听明白了,这个五亩水面鱼塘是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雇佣钩机、铲车修建的,已经撒下五百斤鱼苗,站在鱼塘边,清晰地看见鱼儿游来游去。工作队的干部说还有一批鹅雏近日运来,实现水中养鱼,水面养鹅。

 鱼塘旁建有六栋滑子蘑菌大棚,这是致富带头人牟德富带领全村部分农户和贫困户入股的产业项目,去年已经有了较高的效益。

 早听说村子里有个“甜蜜的老刘头”,这个被定为贫困户的老刘头很倔强,他不等不靠不依赖,自己有过养蜂酿蜜的经验,成为贫困户后自筹资金养蜜蜂,他说富不学富不长,穷不学穷不尽。老刘头对国家政策非常了解,说话像是演说,自己身子骨硬实,起早贪黑都能干,怕的是人缺乏志气和勇气,这两年养蜂没少赚钱,尽快摘掉贫困帽子,贫困不扎根,总当贫困户让人笑话。

 老刘头最后一句话我竖起了大拇指:“打铁还需自身硬。”

 调研结束后,我回到家里,脑海里总是浮现中平村那几家几户,他们淳朴的民情民风,和诚挚憨厚的音容已经刻在了我的心里,令我今生难忘。





作者简介:史贵峰,男,1966年出生于依安县中心镇永吉屯,2009年开始写作,2016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永吉屯》。在《中国作家》《国家湿地》《大森林》《黑龙江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200余篇,系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会员,依安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目前工作于县党史办公室。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

yawywz@163.com

yawlmy@163.com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