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产养殖基地交流组

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我混成了这样?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似乎每一个人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刚进入社会,觉得自己很牛,一定能混出个样子;过了几年,接受了自己也是个凡人的现实;又过了几年,发现越来越与曾经想象中的自己背离。

为什么?

 


2009年春节一过完,张美要去浙江打工,兜里没有路费,就让老父亲出去借500元。可一个晚上,钱一分钱没借到。因为张美是村里有名的败家子,喜欢打牌、花钱大手大脚,外出打工四年,张美没存下一分钱,反而欠了7000多元的外债。500块钱的路费没借到,堵死了张美出去打工的路。

2010年,没能出去打工的张美,只能在老家的一个餐馆打工,干的活就是杀鱼、洗鱼、每天要收拾100多条鱼。

 

为什么我混成了现在的我?

这个问题张美在心里问了自己无数次。他对自己的过去后悔过,可面对现实,他也实在是无奈又无限忧愁。

为什么人家有钱我就不能有钱?为什么我就不能比人家过得好一点?为什么我自己不能通过我自己的努力,有一些财富?

当无数个为什么堆积起来,或许会成为压倒意志的最后一根稻草,又或者,会成为自我救赎的开端。

对张美来说,是后者。

 

拯救我自己

在餐厅杀鱼的这一年,张美发现,因为鲢鱼、草鱼这几种常见的鱼餐厅常年需要,大多养殖户为了保险,都养这些常见的鱼。张美想要做第一个养新品种的人。他找舅舅借了3万元,承包了20亩鱼塘,全部撒下了鮰鱼苗。这次,他把养鮰鱼当作自己出人头地的希望。

他跑到江苏,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学习,养殖上的一切问题,都解决在了初期。

 2012年初,张美的鮰鱼一上市,因为品质好,量又充足,被广东的经销商收购,每斤的利润4元,半年的时间里张美就赚到了100万元,这让张美成了村子里人人羡慕的对象。而这时,他又做了个决定:把赚钱的鱼塘交给工人打理,去重庆市区开餐馆。

 

混不吝的转变

重庆人对吃鱼有着自己的偏好,鮰鱼并不受欢迎,很难在重庆的餐饮行业找到一席之地,但张美却偏要用鮰鱼开家餐厅,这连有多年餐饮经验的同行都很不看好。

但此时的张美再也不是一个“混不吝”的小子,他有他的布局和考虑。他要从养殖到终端全掌握。

张美根据鮰鱼没有鳞的特点,想到一个点子:用蒸的办法。不用油炸、碳烤、水煮,既锁住了鮰鱼的营养,又保证了鱼肉的细嫩鲜美,蒜香纸包鮰鱼,成了张美的拳头菜品。

餐厅帮张美打开了鱼的销路,2016年,他把养殖面积扩大到200多亩,将餐厅开到了重庆、佛山、商丘等地,根据各地不同的口味爱好,调整了菜品的口味。2016年,5家餐厅的销售额2千多万元,利润超过1000万元。


张美的完整故事点击阅读原文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