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产养殖基地交流组

鮰鱼病毒病的处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一,叉尾鮰病毒病的病原,症状及流行情况及诊断。

1病原:斑点叉尾鮰病毒病是流行较广的主要危害斑点叉尾鮰鱼苗鱼种的一种爆发性传染性疾病,病原为鮰疱疹病毒 Ⅰ型,也称为斑点叉尾鮰病毒。病原对宿主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自然状态下仅仅感染叉尾鮰鱼苗鱼种。

2,症状:患病鱼眼突出,体表发黑,鱼头朝上,尾部朝下垂直悬浮于水中,偶尔出现旋转游动,最后沉入水底死亡。病鱼下颌基部点状出血,鳍条基部、腹部,尾柄处等处充血、出血,腹部膨大,有的肛门红肿。解剖可见鳃苍白或出血,肌肉、肝、肾、脾有出血区,脾脏肿大变黑,肠灰白色无食物,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或淡红色腹水病鱼常常呈螺旋形游动,病鱼在表层水游动,行动迟缓,沉入水底死亡。


 病鱼下颌点状出血


2 ,病鱼肛门红肿  (以上照片引自海洋与渔业官方博客)

3,流行情况:主要危害小于1龄,体长小于15cm的叉尾鮰苗种。,水温20~30℃可以流行,发病高峰期的水温为25~30℃。流行程度跟温度成正比。水温低于15,几乎不会发生。可通过水平及垂直方式进行传播,该病有高度接触传染性,急性型爆发,危害较大,处理不当可引起爆发性死亡。发病3-7天,死亡率可高达95-100%,残存鱼生长缓慢。

4,诊断:根据发病的种类,症状,死亡数量变化及养殖环境情况可初步诊断。

二,叉尾鮰病毒病的预防和发病后的应对。

(一)预防

1,在养殖过程中调节好水质可有效预疾病的发生。

2,苗种下池前使用碘制剂配制的消毒液进行浸泡消毒,浸浴时注意观察,谨防缺氧。

3,苗种培育阶段使用黄芪多糖,水产专用维生素C,葡聚糖等免疫增强剂进行拌料内服,提高苗种的抵抗力。

4,在叉尾鮰病毒病高发的水温范围内时尽量不要拉网作业。避免因鱼类应激和机械损伤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易感。

(二)发生后的应对措施:

上午外用泼洒姜(200-300克每亩米)+碘制剂(三宝蛋氨酸碘(每瓶2-4亩米)或者聚维酮碘(250毫升每亩米))兑水分开泼洒,对鱼进行抗应激处理,同时杀灭水体中的病毒,控制病毒的传播。如水质不良,下午使用氩硝净(250克-500克亩米)或者沸石粉(5-10千克亩米)等水质改良剂进行水质调节,处理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减轻不良水质对鱼体的影响。连续2-3天。

同时拌药饵减料内服,投料量减为原来的1/2-1/3,内服修复体质的中草药如三黄散,板黄散,银翘板蓝根散等和黄芪多糖,水产专用维生素C,葡聚糖等免疫增强剂进行拌料内服,对疾病的进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建议内服方案如下;

    1,银翘板蓝根散200克+黄芪多糖免疫草1包拌料10千克,连续使用5-7天。

2,黄芪多糖免疫草1包+水产专用VC 20克拌料10千克。连续使用5-7天。

     如果有细菌的继发感染,则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拌料内服,治疗细菌的继发感染。在处理的过程中,要确保养殖水体溶氧的充足,可以采取使用化学增氧剂,加开增氧机等措施。


广告同样精彩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