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产养殖基地交流组

《经济半小时》聚焦肇源县鲶鱼沟公司蔡云楼的致富路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9月7日,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经济半小时栏目“村庄创富启示录”刊播《盐碱地里也淘金》,报道我市肇源县鲶鱼沟公司创始人蔡云楼盐碱地里创造亿万财富的故事。

  《经济半小时》为央视创办最早、影响力最大的名牌经济深度报道栏目。借助央视媒体,肇源鲶鱼沟向全国人民展示出我市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以及野生鱼、有机稻米品牌等。近年来,随着我市农业产业不断提档升级,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影响力逐年攀升,涌现出一大批蔡云楼式致富带头人。

  盐碱地改造成湿地

  1998年,洪水淹没了绝大多数农田,蔡云楼凭借一股子闯劲儿下海创业,承包了乌龙大布海。三个月后,他挖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没投鱼苗,也没有饲养,300多万斤野生鱼净赚112万元,给了他实现梦想的勇气。

  那时的他盯上了谁也不愿意碰的盐碱地。“第一次冒险成功了,总感觉自己还得再来一次冒险。”凭借这样的冒险精神,蔡云楼一下子流转了20万亩盐碱地。

  “盐碱地里放水,几年之后就能长出大片的芦苇荡。”细心的蔡云楼发现,盐碱地下面藏有许多芦苇根基,如果能把水引进来,改造盐碱地就不是天方夜谭。

  引水的同时,蔡云楼又找来大型机械,在盐碱地表面进行翻耕,筑坝、建沟渠。2003年,水面上长出大片的芦苇。冬季,芦苇采割之后捆成方包送到造纸厂,每年芦苇销售接近1000万元。

  首创寒地河蟹养殖

  从百万富翁到千万富翁的蔡云楼,并没有满足,水面加上大片的芦苇塘,形成了天然湿地,让他发现了一个养鱼养蟹的绝佳机会。

  以往,肇源也有农户养殖螃蟹,但由于成活率低,很多人选择放弃。但蔡云楼始终认为,别人都没做成的,机会才是你的。

  2008年,蔡云楼投入36万元买回螃蟹受精卵进行孵化,结果打了水漂。连续3年失败,蔡云楼赔了几百万元。他总结经验发现,南方培育的蟹苗,不能适应北方的气候。2010年,蔡云楼终于克服了一连串的难题,蟹苗成活率从以往的10%,一跃突破50%,成为全省第一个繁育低温蟹苗的人。

  今年,肇源鲶鱼沟的螃蟹还通过了有机认证,仅螃蟹年产20万斤蟹苗,50万斤成蟹,实现产值3000万元以上。

  盐碱地里稻花香

  盐碱地能养鱼养蟹,那能不能种水稻呢?蔡云楼酝酿着更大的梦想。

  由于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蔡云楼组织6位专家,利用1000亩土地,历时4年时间进行试验,但均失败了,损失400多万元。蔡云楼翻阅以往试验的数据,总结出适宜的播种时机等一些列经验,令人惊奇的事又发生了,当年水稻实现亩产1000斤。而且碱性土地种出的水稻,稻香味更足,市场反馈极好,他的米也比普通稻米每斤贵出四五元。5万亩盐碱地改良种水稻,实现产值8000多万元。

  致富不忘乡邻,蔡云楼主动拿出5万亩盐碱地水田承包给农民,让大家有机种植。5万亩改良田被180户农民抢订一空,带动户增收近20万元。

  为确保了米质的新鲜和口感,蔡云楼采用低温储藏原稻壳,通过私人订制的方式,让客户在互联网上订购,现磨现发货,产品供不应求。

  肇源县委书记冯忠宏表示,鲶鱼沟生态农庄是绿色有机企业典型代表,全县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230万亩,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2家,年加工总量75万吨,产值接近30亿元。

  蔡云楼和他制服盐碱地的故事,带给我们更多思索和经验。种什么,在哪儿种,怎么种,这几个核心问题,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等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和“互联网+C2F”的销售模式,为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提供了高端样本,也为原产直供、生态品质、全程溯源和私人订制的多位一体,提供了很好的模式样本。

来源:大庆网(dqdaily.com)


近期热点

?东北即将消失的30个物品,认识3个你就老了……

?别一出事就怨开车的!转给所有人都看看!

?爆笑:当东北大学生遇到诈骗电话,分分钟能把骗子干哭!

?她用淘米水洗了一个月的脸,效果惊呆了!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