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产养殖基地交流组

他养的泥鳅被许多种苗公司不惜高价抢购,全因抓准这12个字!经验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坚哥是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沙头村人,自称水产养殖是他的“一生所爱”。他依靠自己的技术经验养殖泥鳅,无论是养殖模式还是养殖观念,都独树一帜。

 

坚哥有7口池塘,其中2口与别人合作,5口自己管理养殖。5口池塘中,4口养泥鳅,1口养虾。他从2014年开始养殖泥鳅,是村里养泥鳅第一人。他说,以前一直养虾,后来有口虾塘空着,“觉得空着也是浪费,想试养新品种。”他从杂志网络等信息平台看到泥鳅的养殖及市场信息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尝试养泥鳅。

 

刚开始,坚哥在市场上没找到针对泥鳅的专用料,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他用价格便宜的罗非鱼饲料投喂,也试过更低档的鸭料,因为这些饲料营养水平不符合泥鳅的生长需求,效果未尽人意,饵料系数还高。“试过5种饲料,都不好。”坚哥说。

 

为解决泥鳅用料的问题,坚哥多方打听,并专门前往江门三江、沙堆等地学习。后来他改用罗虾饲料投喂,效果比之前有所提高但也是差强人意。如今他投喂恒兴泥鳅专用料,养殖效果不错。第一次养泥鳅喜获丰收颇让他惊喜,3亩的一口小塘,共出了1万多斤泥鳅,平均6条/斤,“鱼中收鱼最高报价21元/斤。”由于泥鳅规格大,体型好,许多泥鳅种苗公司前来收购回去当种鳅。

 


坚哥到底有哪些养殖秘籍?总结起来就是12个字:精准控料,分级养殖,增氧充足

 

精准控料。坚哥认为,养殖泥鳅,控料为第一要素。“饲料是最高的养殖成本,也是水体氨氮等物质的主要输入源。”他说,泥鳅抢食十分凶猛,即使吃饱,如果继续投喂饲料,泥鳅依然抢食。“泥鳅摄食过饱,消化不良容易引发肚子胀气,这种情况下,泥鳅只有上浮死亡,根本救不回来。”他表示,多喂既浪费饲料,又增加了泥鳅的死亡率,养殖成本还高。因此,他始终坚持控制饲料的投喂。他告诉笔者,他是通过把饲料放进塑料筛子,以此来观察泥鳅的吃料情况。他介绍,一般气温适宜的情况下,一包泥鳅饲料(20公斤)放1.8斤料到筛子里,泥鳅小的时候以2个小时吃完为准,大的时候1.5小时吃完为准。高温时,泥鳅吃料要在1小时内吃完为准,低温时可超过1小时。他表示,养殖户只要平时注意控制饲料投喂量,饲料料比都会比不控料低0.10.2个点。

 

分级养殖。坚哥养殖泥鳅的方式也颇具特色。“我是一开始投放的密度较高,在养殖过程中边疏边卖边养。”他说,如今市场上各个规格的泥鳅都可以出售,他在短期内出售一批泥鳅,虽然规格不大产量不高,但可降低养殖密度,而且回笼部分资金。小规格泥鳅经过分塘,长速更快,成活率也高,养殖期间看市场行情出售12批泥鳅,然后将剩下的泥鳅养成大规格再出售。“这样分级养殖,可以减少养殖时间,比别人多养12造。”他说,养殖户应该根据自己的池塘条件和自身资金及技术特点确定适合自己的养殖模式。“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适合的模式。”

 

增氧充足。坚哥介绍,虽然泥鳅养殖制约因素不多,但要降低成本、减少病害、提高成活率,水质管理颇为重要。“多开增氧机,提高水体溶氧,是最节省成本、防治病害的方式。”他说,泥鳅养殖过程有害菌多是厌氧菌,充足的溶氧有利于水体中有益菌的繁殖,而且溶氧充足,对泥鳅的摄食有益处。“我基本每天会保持一台增氧机持续开着,即使投料也开着,多台增氧机间隔开,基本和养虾差不多。”


坚哥的鱼塘水质好,增氧足。


选好苗,更要选对饲料。“现在的泥鳅种苗质量很差,一拿回来就有死苗现象。”坚哥表示,除了死苗,如今畸形泥鳅苗也多了起来。“可能是泥鳅亲本是近亲繁殖,或是亲鱼催产不好,畸形苗多,歪嘴歪身等现象增多,而且这类泥鳅苗光吃料长不大。”他说,种苗是整个养殖的始端,决定养殖的成败,养殖户应该重视种苗挑选,不要贪图便宜或是认为泥鳅种苗质量都差不多。“养殖效果差很远。养殖户要看亲本,了解苗场亲本的来源,还有他们育苗的条件,尽可能多了解些情况。”

 

养殖除了种苗,另一重要因素是饲料。“养殖户应该对比后做选择,不要只凭业务员的说辞就盲目选择饲料,这是最重要的支出。”

 

坚哥还建议养殖户对市场走势要有所预判,多渠道了解信息,如养殖量、市场走量、养殖情况等,“不多了解市场,只会让自己辛苦几个月的汗水白流。”        


(据《中国渔业报》)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