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产养殖基地交流组

先锋|阳春市潭水镇新河村农民孵化鱼苗闯富路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时下,正值鱼苗孵化黄金季节。日前记者专程走访了著名的土鲮鱼鱼苗孵化专业村阳春市潭水镇新河村,所见所闻,大开眼界。

新河村是阳春市首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帮扶村,8年前通过帮扶单位阳江市人口和计生局、民族宗教局、供销社3个单位的“造血”功能式帮扶,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党员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持之以恒走孵化土鲮鱼鱼苗致富特色之路。特别是多年来在时任阳江市人口与计生局局长、后调任我市市委书记陈平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新河村的土鲮鱼孵化特色产业稳步发展,成为全市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典范。

村党支部书记周方业正在土鲮鱼孵化池工作。

据新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方业介绍,新河村共有13条自然村,全村原有1800多人,三分之二外迁居住,村里有1.1万多亩杂树林,耕地面积600多亩。过去只有个别精明农户零零星星搞鱼苗孵化,收效并不明显。2010年起,在上述帮扶单位的高度重视和驻村工作组的支持下,村里70多户帮扶户家家户户都将低产、冷水田改为土鲮鱼养殖孵化场所,并请来专家传授鱼苗孵化技术,引进鱼苗流通人员搞活流通。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新河村不少早年外迁户近年来纷纷回到村里搞鱼苗孵化,全村430多户家家都办起了土鲮鱼专业孵化场,使村里的鱼苗孵化产业形成规模化、特色化,产业越做越好、越做越旺、越做越出色。去年仅孵化鱼苗一项年收入人均都超过了1万元,收入最高的农户达到人均年收入近5万元。新塘自然村35户人家,户户依靠孵化土鲮鱼苗走上了致富道路,目前已有34户到春城或潭水墟购买了新楼房。

周方业告诉记者,他一家6口,这几年每年孵化土鲮鱼苗单项收入都超过20万元,收入最高的2016年达26万多元。

去年刚刚走马上任村委会副主任的青年党员朱钊锐,2010年毕业于广东轻工职工技术学院,毕业后他一直在外务工。前年他回到家乡,与家人一起养殖土鲮鱼,搞鱼苗孵化,水面达9亩,这两年收入都非常可观。朱钊锐说:“农村有这样好的发展环境,我再也不想往外跑了。”

周方业说,这几年我们村能够走好土鲮鱼苗孵化发展经济的特色成功之路,这与村党支部团结带领37位党员形成共识和合力有很大关系。党员们注重在解决孵化用水、推广现代孵化技术、抓好产品流通等关键工作上下功夫。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与村民心连心,较好地解决了影响生产的水源制约问题,攻克了采用地下水与塘水勾兑提高鲮鱼受精率的技术难关。村民们从党员身上看到了希望,大家形成了讲团结、讲和谐、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每年,村民们从农历3月初到中秋节期间都忙于孵化土鲮鱼苗,每亩池塘养殖亲鱼1500对,采用科学办法使每条亲鱼每个产卵季节产卵3次,每条亲鱼的产卵收入可达40到60元,按每亩800条亲鱼产卵计算,亩产可达4到5万元,产品以质优畅销珠三角乃至长三角,供不应求,村民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周方业说,,使农民看到了加快农村发展的新希望。我们要珍惜机遇,把这一政策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让其真正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特别是要教育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保护好村里的1.1万多亩杂树林,让其涵养水源,成为全村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要不断总结多年来的成功经验,大力实施规模化、精准化、优质化生产,努力在提高产值上下功夫,不断增加村民收入。要引导村民放开手脚,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抓好鱼苗孵化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本村紧靠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区马兰、凤凰朝阳景区的优势,综合发展各类产业,使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让农村活起来,大家共同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迈进。(图/文  植兰裕)


来源: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