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产养殖基地交流组

“一惨担鱼崽 二惨撑杉排” 潮汕最惨的旧职业你听过么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一担鱼崽桶,对食客来说是融入口中的鲜美,对担者来说却是养家糊口的辛酸。在那个机械物流不发达的年代,人力运输是主要输送方式,渔业亦然。如今,担鱼崽这个行当已经消逝,但是曾经的担鱼人又有怎样不为人知的辛苦呢?

由于交通、设备等条件的限制,潮汕多数老行业都是非常辛苦的行业。不过,如果要论最辛苦,当然就是担鱼崽了,因为民间俗语有说,“一惨担鱼崽”。那么担鱼崽究竟有多“惨”?今天我们就来到月浦的一个鱼苗场,寻访曾经的从业人员,听他们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这位阿叔名叫洪树江,他和他的父辈都是从事鱼崽生产的,都担过鱼崽。鱼场里另外的几位老辈也都或多或少干过担鱼崽的活。不过,这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据他们介绍,潮汕之所以有担鱼崽的行当,主要是和潮汕的地理位置有关。旧时在鲩鱼、青鱼、鲢鱼和鳙鱼这四大家鱼的养殖中,所需的鱼苗完全依赖天然捕捞。而韩江鱼类的产卵场主要集中在上游福建永定一带的汀江段,孵化后幼鱼顺流而下,再而发育成为鱼苗。
曾经担过鱼崽的杨传根告诉我们,鱼苗在上游产卵,然后一路缓缓流向下游,来到这里它才成鱼。所以,我们在这里捞鱼苗就刚刚好。再往上游就不行了,因为它还是卵。
因为当时没有汽车,所以鱼苗要销往外地就得由鱼行雇用人工来挑鱼苗,“担鱼崽”便应运而生。那么担鱼崽这一职业为什么会位列潮汕老百业的“第一惨”呢?洪树江拿出保存已久的两只鱼崽桶现场为我们做起了示范。

“怎么担?这样子,嘿,起!”――当时的人需要担鱼崽一路走到厦门。从早上开始走, 走到天黑就停,中间肚子饿了吃干粮;天亮以后就继续,一直走到厦门。
洪树江说,两只鱼崽桶之所以做成灯笼状,是因为这样能够使桶里的水容易翻腾,从而增加氧气。但是光有灯笼桶还不行,为了保证桶里的氧气充足,担鱼崽的人边担着走还得边晃动,而且不能轻易停下来。遇到脚酸的情况,即使停下来还是要不停地拍打鱼崽桶。

洪树江还说,通常在鱼崽刚出生时他们就开始担,所以担鱼崽的时候还得一路饲养、不停地换水。因此担鱼崽要求担者有良好的体力。除此之外,担者还必须掌握一项独门技艺——数鱼崽。

洪树江说,他们数鱼崽很有经验。要数得快,就要扎稳马步站在池里,然后一碗接着一碗数过去。一般人是很难数清楚的,他干了四十多年,才数出了这样的速度。
据说这是一套鱼崽业通用的速算方法,业外人士还真不太容易弄懂。主持人秋源试了试自己数鱼崽的本领,果不其然,把自己数晕了。

所以说,担鱼崽这一行当的门槛不低,也正因为如此,它的回报也是丰厚的。
洪树江回忆说,对比担一担粟才四个银元,担鱼崽去一趟厦门的工钱却可以吃一个月。
然而,如果担鱼崽的人千辛万苦把鱼崽担到目的地,鱼却死了,那就是再惨不过了,因为鱼死了就没有工钱了。
杨传根从海陆丰担鱼崽担到这里,最后却两手空空只挑两只空鱼崽桶回来,这是因为鱼崽全死光了。没有工钱入账,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了,最后只得借路费回家。这行就是这样,运气好的话能买田买地,运气不好的话就要卖田卖地了。

洪树江说:“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所以有‘鱼金鱼土’的说法 ,死了的鱼就像泥土一样,没人要;活着的鱼就是钱。这行当是真的辛苦。所以才有古人这么一句话,‘一惨担鱼崽,二惨撑杉排,三惨妻两个’,担鱼崽是排在最惨一个的。”
听完老人一番感慨,秋源决定亲身体验一下“一惨”,但他只担了差不多十分钟的时间就已经累得不行了。因为一担桶六七十斤,担在肩头上还要不停地晃动,而且行走中很长一段路都不能停下来,即使停下来也得双手拍打桶里的水,使水动起来才能有氧气。

主持人秋源才挑了十来分钟就已经气喘吁吁了,老一辈的鱼崽从业者却要挑到厦门、梅州等地,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所以这也印证了“一惨担鱼崽”的说法绝非虚传。
讲述昔日的故事,更多潮文化节目,请关注汕头电视台《民生档案》相关报道

汕头橄榄台综合报道 转载请标注下方图片
来源/汕头电视台《民生档案》杨海珊 张奕斯
橄榄小编/立庵 实习小编/博尔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