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产养殖基地交流组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第八章 资源综合开发)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第八章 资源综合开发

概  述


村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有效利用。实践证明,薄弱村、空壳村之所以贫困,关键在于资源利用率不高、开发水平偏低。因此,深入挖掘农村资源潜力,走资源综合开发之路,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泰安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农村农业改革有利契机,突出改革创新,树立市场导向,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全域统筹、因村制宜、各具特色、村庄优美的资源综合开发之路。实现资源综合开发和集体增收,必须牢固树立经营村庄理念,摸清土地、山林、水域等自然资源,历史、风俗、文化等特色人文,以及种植、养殖、加工等传统优势,一村一品制定发展规划,合理划分产业、居住、休闲等各类功能区,使每寸土地、每种资源用得其所,发挥最大效益。实现资源综合开发和集体增收,必须推动优势产业提档升级,通过集体统一经营、专业机构运营、集体参股合作等方式,建设配套设施、延伸产业链条、形成规模效应,做大泰山茶、肥城桃、宁阳大枣等特色优势品牌。实现资源综合开发和集体增收,必须着力建设美丽乡村,凝聚政府、集体、大户、农户多方合力,守住绿水青山,建好美丽家园,努力打造民俗文化精品村、旅游观光休闲村、农耕采摘体验村,建设优质高效的田园综合体。


案例一

巧读“三字经” 打通致富路 

泰山区省庄镇安家庄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案例


【基本情况】 

安家庄村共230 户,680 人,党员24 名,耕地面积600 亩。2016 年村 集体收入55 万元。近年来,村党支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带领党员群众整 合开发山区资源,依托苗木种植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成功走出 了一产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子,为村集体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保证。先后获 得山东省生态文明村、市级文明村等称号。

分区划片种植果树花卉


【主要做法】 

靠山吃山,念好“山”字经。安家庄村地处山区、位置偏远,发展受限、村穷民困。面对难题,村“两委”在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决定从开发山地资源上做文章。通过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村集体自筹等方式解决资金难题,开垦荒山500 余亩,拓宽了发展空间。集中力量加 快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环山路4600 米、排水渠2000 米、80000 立方米水库1 个、 20000 立方米塘坝2 个。邀请山东农业大学专家,对开垦的山地统一规划,分 区划片种植300 亩果树和花卉,全部由村集体经营,年可增收30 万元。 

紧盯市场,念好“特”字经。随着苗木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村党支部 紧盯市场需求,坚持“三步曲”走活特色农业增收路。引优种,根据市场行 情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引进桂花、君子兰、雪松等效益好、销路广的名贵花 卉苗木,提高花卉苗木附加值;捕信息,依托苗木交易信息网,及时向种植 户提供政策、市场信息,为种植户搭建实时了解行情、推介产品的平台,不 断提高产品销量和知名度;走出去,加大市场推介力度,坚持每年举办苗木 展销会,每届苗木花卉交易量达300 万株,村集体通过收取服务费实现增收8 万元。

动能转换,念好“商”字经。村集体有了收入,党支部意识到要加快村 级经济发展步伐,必须走一产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子。村集体充分发挥山区生 态环境和资源优势,把农业和旅游进行有机结合,依托杏林采摘园,组织开 展杏花观赏、杏林采摘、登山健身等系列旅游活动,通过出售果品、纪念品, 提供食宿等配套服务,实现年增收10 万元;主动与泰安市康原房地产开发有 限公司合作,腾空土地260 亩,建设集养老居住、生活服务、文体娱乐、观光采摘于一体的安家苑生态养老养生基地。项目建成后,村集体每年可通过 土地入股分红增加集体收入50 万元,为集体经济持续增收注入了新动力。

杏林采摘


【经验启示】

在发展村集体经济过程中,安家庄村党支部没有“守山望山”,而是主动谋划创新,激活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把有限的生产资料、发展要素“捏合”起来,充分利用资源整合的“乘数效应”,更好地养山用山,让美丽山水和科学发展的理念有效碰撞,既保住了绿水青山,又获得了金山银山。


案例二

深挖山区资源 唱响“春天里峪”  

岱岳区道朗镇里峪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案例


【基本情况】

里峪村共220 户,616 人,党员55 名,山林面积5000 亩。2016 年村集 体收入72 万元。近年来,村党支部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功走出一条生 态立村、文化兴村、品牌强村的发展之路,打响了“春天里峪”品牌。先后 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山东省省级文 明村、好客山东最美乡村等称号,2017 年村党支部被泰安市委命名为“泰山 先锋”红旗党支部。

里峪村环山路


【主要做法】

生态立村,绿化荒山“起步”。里峪村是一个纯山区村,基本都是“望天收”的山坡地,原来一年一茬花生地瓜,群众的温饱都是问题。为打开发展局面,村党支部不等不靠,带领党员群众绿化荒山1800 亩,把昔日荒山变成了“绿 色银行”。通过积极对上争取政策资金,修建了环山路、步游道、蓄水坝等基 础设施。持续壮大山区特色农业,引导村民种植香椿500 余亩、核桃600 余亩、 板栗和山楂1000 余亩。村集体成立山东里峪惠民林果合作社,统一包装销售 山区特色林果,规划建设了农产品固定销售区,实现销售不出村、收入有保障, 使村民真正享受到村集体发展的红利。村集体通过收取服务费,年增加收入8 万元。

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团到里峪村调研


文化兴村,擦亮名片“腾飞”。村集体依托村丰富的历史底蕴,深入挖掘 历史资源,对村内绵延数十里的齐长城遗址,唐末黄巢寨遗址,以 及国画崖、神龟石、泰山老奶奶石等10 余处景点进行整修开发,穿点成线, 打造了一批人文景观。充分挖掘民俗资源,整合山区生活习俗、民间艺术、 特色美食等民俗文化,大力发展“农家乐”项目,开发了自酿酒、挂面、手 工馒头、乡村体验、手工艺等旅游产品,对23 家“农家乐”统一编号挂牌, 统一配送粮油、调味品,定期开展厨艺、礼仪培训,让游客体验吃农家饭、 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做足民俗功课,着力打造泰山脚下民俗文化乡村。村 集体通过提供配送服务,年实现收入17 万元,每户“农家乐”年实现收入12 万元。 

品牌强村,融合发展“跨越”。随着游客人数的不断增加,村集体在前期 资金积累的基础上,引进铂思旅游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投资48.6 万元,建成高标准民宿12 家,先后举办乡村骑行比赛、环山路健步走、篝火晚会、啤酒音 乐烧烤节、香椿采摘节等活动,年接待游客80000 人次,提升了村旅游产业 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功打响“春天里峪”旅游品牌。村集体以旧民居使用 权入股,每年分红15 万元。村集体投资24 万元改造老村委大院,建成泰安 首家高标准写生基地,搭建了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实习基地、市摄影家协 会创作基地、电影拍摄基地等平台,同时满足100 余名学生学习、餐饮、住宿, 实现村集体收入32 万元。

引进铂思民宿


【经验启示】

里峪村作为山区村,优化发展环境是根本,通过绿化荒山,种植林果,用好政策资金,提升基础设施,为村庄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资源综合开发是核心,通过挖掘村庄文化资源,唤醒“沉睡”的村集体资产,使昔日的荒山荒坡、空房闲屋焕发新的生机;引入社会资本是关键,通过招商引资,走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旅游发展之路,打造高端旅游品牌,为集体增收搭建广阔的舞台。


案例三

蜜桃挂满枝头 乡旅助民增收

新泰市龙廷镇上豹峪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案例


【基本情况】

上豹峪村共468 户,1375 人,党员56 名,耕地面积3260 亩。2016 年村 集体收入50 万元。近年来,上豹峪村依托山林资源,突出特色抓农业、围绕 农业抓旅游,探索出一条农旅融合的产业发展之路。2016 年上豹峪村被评为 山东省最美乡村,2017 年村党支部被泰安市委命名为“泰山先锋”红旗党支部。

蜜桃挂满枝头


【主要做法】

集中规模经营,夯实发展基础。过去上豹峪村山多地薄,无水浇条件, 主要种植花生地瓜,三年两不收。新一届村班子上任后,抱定誓把荒山变金 山的决心,把发展林果产业作为增收致富的突破口。村党支部带领部分党员 和群众代表先后7 次到蒙阴、沂源等地参观学习林果种植,,确定发展蜜桃种植产业。通过对上争取资金260 万元,实 施豹峪岭土地整理项目,历时3 个月,把零散小地块连片深耕,整平沟壑, 整理土地2800 亩,新增集体土地300 亩;通过对上争取资金180 万元,硬化 道路30000 米,改建加固塘坝14 座、扬水站8 座、集雨窖60 个,水源涵养 能力达到近100 万立方米。

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增收致富。为消除群众发展林果的后顾之忧,村党 支部先行探路,动员党员和村干部集中600 亩土地交由村集体统一发展蜜桃 产业,投入6.8 万元统一购苗、统一栽植、统一浇水,统一管理,三年后果 树见效益。村民看到了希望,村党支部及时成立专业指导队,指导村民种植 蜜桃。短短3 年时间,全村蜜桃面积达2260 亩,涵盖5 大类20 多个品种, 年产果品600 万斤。为提升果品产量与质量,村党支部建立气候观测站,推 广果实套袋技术,邀请林果专家现场技术指导,自筹资金160 万元,先后铺 设虹吸自流微灌、滴灌管道15000 米,蜜桃产量及质量大幅提升,目前优质 果品率达到80%,蜜桃每亩增收5000 元。为解决销售问题,村党支部领办合 作社,自筹资金建起批发市场,组建30 人的购销服务队,农户生产蜜桃由合 作社统一销售,年销售额2000 万元,村集体通过收取每筐0.5-2 元不等的服 务费,年增收20 万元。

推进农旅融合,放大产业效应。通过发展林果产业,改善了山区环境,村集体乘势而为,大力培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快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聘请山东桃花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编制《上豹峪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项目 建设详细规划》,将圣水山度假村开发项目列入新泰市级旅游开发项目,投资 100 万元,建成滑草场、滑索场、跑马场、山谷漂流等项目,吸引外资在景区 内建起了集餐饮、住宿服务于一体的酒店一处,并建设蜜桃采摘园5 处,大 樱桃采摘园3 处,每年举办桃花节、采摘节,实现年接待游客20 万人次,旅 游综合收入300 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30 余万元。

村民喜获丰收


【经验启示】

地处山区的上豹峪村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致富,得益于村“两委”能够立足本村资源生态优势,突出特色抓农业、围绕农业抓旅游,发展蜜桃种植产业,让群众尝到了甜头。林果业发展起来后,村里又瞄准市场需求,走山区综合开发的路子,发挥桃树多、景色美的优势,发展旅游这个朝阳产业,强村富民迈出了大步伐,真正把过去落后的穷山村变成了让人羡慕的“世外桃源”。


案例四

小小螭霖鱼 “游”出致富路

泰山景区大津口乡沙岭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案例


【基本情况】

沙岭村地处泰山东麓,共450 户,1428 人,党员79 名,耕地面积458 亩。 2016 年村集体收入45 万元。螭霖鱼是泰山独有特产、历代皇家贡鱼,只在以 泰山山脉为主的5 条山溪自然分布。沙岭村自古就是螭霖鱼的生长繁衍之地。 村“两委”充分挖掘这一独特资源,以鱼富农、以渔促旅、以旅带村,实现 了强村富民和生态保护双赢。先后获得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美丽休闲 乡村等称号,2017 年村党总支被泰安市委命名为“泰山先锋”红旗党支部。

泰山螭霖鱼


【主要做法】

保护开发并重,叫响螭霖品牌。螭霖鱼被视为鱼中珍品,是中国五大淡 水名鱼之一,但生态环境变化导致野生种群濒危。沙岭村坚持把螭霖鱼的保 护与开发当作“功在当代、惠及长远”的事业来做,确立了“螭霖点睛、以 鱼兴村”的发展思路,以 养殖促开发,以开发促保 护。近年来, 村“两委” 主动争取、积极对接,利 的扶持资金,投入763 万 元,建设了占地40 亩的泰 山螭霖鱼苗种繁育及养殖 示范基地,设立苗种培育、饵料养殖、繁育实验等8 个功能区,建有28 个养殖池和6 个过滤、沉淀池, 水面面积达6012 平方米,为发展螭霖鱼产业奠定了基础。利用市政府将农历 六月十九确定为“泰山螭霖鱼增殖放流活动日”的契机,每年举办“泰山祈福, 精灵回归”公益放生活动,众多市民、游客和爱心企业家踊跃参加,累计放 流60 余万尾,促进了种群恢复,加强了科普宣传,小螭霖有了大名气。

沙岭螭霖鱼园区鸟瞰图


做大做强产业,打造泰山渔村。螭霖鱼生长于高山活水,繁殖条件严苛, 人工饲养困难,素有“泰山螭霖鱼不下山”的说法。村党总支在山东农业大 学专家的指导下,经多年不懈努力,带领村民成功掌握了螭霖鱼的家养、驯 化和人工繁殖技术,使螭霖鱼“游”出了高山深谷。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 成立了螭霖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 合作社+ 农户”的形式,无偿 提供信息、技术、销售等全方位服务,鼓励引导更多村民养鱼致富,形成统 一的品牌资源,先后有51 户村民“农转渔”,户均年增收10 万元。合作社管 理经营螭霖鱼养殖基地,积极开拓市场,每年销售螭霖鱼苗种10 万尾、成鱼6.5 万尾,村集体年增收30 万元。泰山螭霖鱼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 了沙岭村的产业名片。 

融入泰山慢谷,发展全域旅游。沙岭村主动融入泰山景区打造泰山慢谷 的总体规划,建设“渔乡慢谷”,发展全域旅游。成功申报市美丽乡村项目, 对大明家滩自然村进行改造,建设挑山工博物馆、民俗博物馆,承载乡村记忆,打造“泰山古村”。依托周明堂遗址文化,建设周明堂文化产业园,弘扬泰山 历史文化。村集体带头示范,带动村民打造了民宿20 家,将嬉水赏鱼、渔家 生活、趣味劳动融为一体;利用百年板栗林、核桃林等果树资源建设农业观 光园,推出农耕体验、采摘品尝等项目,成为城市居民在山水田园中享受“慢 生活”的好去处。如今沙岭村每年接待游客5 万人次,村集体年增收15 万元, 做活做强了“以鱼兴村”的文章,实现了集养、食、游、购、娱于一体的立 体式综合发展。

沙岭螭霖鱼增殖放流现场


【经验启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沙岭村的发展关键在于恪守了“绿色发展”理念,以保护环境生态为基础,深度挖掘开发优势资源,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促进了资源的综合、高效、优化、可持续开发,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互促共赢。



案例五

做好三篇文章 推进“三区”共建

东平县银山镇南堂子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案例


【基本情况】

南堂子村共545 户,1482 人,党员36 名,耕地面积620 亩。2016 年村 集体收入82.6 万元。近年来,村党支部做好旅游资源、土地资源和政策资源“三 篇文章”,将南堂子村从一个负债20 多万元的贫困村变成年收入80 多万元的 富裕村,成为东平湖畔远近闻名的旅游特色村。先后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生态文明村、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

昆仑山生态旅游码头

【主要做法】

做好旅游资源文章,“小山村”变“大景区”。南堂子村依山傍水,沿湖风光秀丽,山上名胜古迹众多,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改变多年来守着“青山金山”过“穷日子”的现状,村党支部抓住新版《水浒传》拍 摄机遇,多次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经过反复探讨论证,确定了做活“山 水文章”、走旅游强村的发展路子。采取政府融资、企业投资、群众入股等多 种形式,投资1.2 亿元建成集七星山寨、祝家庄、宋家庄、七星潭、月岩寺、 石雕艺术公园、白云观、生态采摘园、旅游码头、文化休闲广场等十大景点 的昆山景区。目前,南堂子村旅游景区正在争创国家“4A”级景区,已经承 接了新版《水浒传》等30 部电视作品的拍摄工作,景区每天平均接待游客 1000 余人,旅游业年收入达65 万元。

做好土地资源文章,“分散种植”变“规模经营”。南堂子村共有620 亩 山坡荒地,原来群众零散种植,土层薄,土壤贫瘠,浇水难、耕种难,群众 种地收入亩均不到200 元。对此,村集体成立东平最美乡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群众分散种植的山坡地流转到村集体经营,建 起生态观光园。实行股份合作经营,村民土地股,把全村每名村民应分得的 土地亩数折算成股份;集体股,按村集体投入金额折算成股份;大户股,把 最初60 个大户投入资金折合成股份。每年按村民、村集体、大户股2:5:3 的 比例进行收益分红。目前,农业生态园区已种植核桃、石榴、桃、杏等果树5 万余棵,集观赏、娱乐、采摘、餐饮于一体。每年村集体实现分红收入6 万元, 群众人均收益3000 元。

做好政策资源文章,村庄“旧貌”变“新颜”。依托昆山景区,同步规划 建设居民社区和扶贫产业园区,推进“三区”共建。抓住移民避险解困二期 工程建设机遇,借助上级政策扶持资金4180 万元,于2016 年4 月开工建设 南堂子社区,占地107.7 亩,总建筑面积近10 万平方米,计划用两年时间完 成建设,其中住宅楼27 栋,老年公寓1 栋,幼儿园1 栋,社区服务中心1 栋, 沿街商业楼2 栋,住宅楼可安置居民565 户。目前一期工程14 栋住宅楼已进 入装修收尾阶段,二期工程已完成主体建设,全部完工后,可通过商业楼租 赁为集体增收。在社区建设的同时,南堂子村通过积极对上协调争取,投入 300 万元建设扶贫产业园区,重点打造“蓼儿洼渔家乐”旅游品牌,发展渔家 乐58 家,旅游商品店26 家,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经营服务、商品产销、景区 管护等人均年增收2000 元;村集体以房屋租赁、服务经营年增收11.6 万元。

蓼儿洼渔家乐


【经验启示】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要善于做好资源综合开发文章,主动挖掘自身优势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南堂子村用好用活优势资源,持续开发、久久为功,不断把优势资源做大做强,借助上级政策资源,找准结合点,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把发展优势转化为村集体和群众的增收优势,实现强村富民有机统一。

 编辑:涤扬 杨洋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