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产养殖基地交流组

瑞金90后“第一书记”扶贫记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今天,瑞报君给大家介绍一位

90后“第一书记”

她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

为贫困户排忧解难

助力贫困户脱贫摘帽

接下来一起走进她吧


    如今的叶坪禾仓村,一眼望去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沿着通村公路,一栋栋靓丽新房矗立于侧,村庄环境整洁宜人,远处山岗上的脐橙树绿意浓郁,花香随风沁入心脾,三两村民在山岗下的鱼塘或田地里劳作……省十三五贫困村正逐渐成为富足安康的村庄。



90后“第一书记”扶贫记

村里的“第一书记”曾小娜是个“90后”金融工作者,被村干部、村民亲切地称为“小曾书记”。两年前,曾小娜从招商银行赣州分行来到禾仓村,立“工匠心”、下“绣花功”,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揣在心中,带领和帮助禾仓村的群众在脱贫致富路上大步前进,用汗水和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曾小娜热心接待贫困户

归乡扶贫

        “我是土生土长的禾仓人,十六岁那年搬到市里生活,后来一直在外求学工作,相隔十年再回到老家工作。”曾小娜坦言,尽管有着本土优势,但因大学毕业后在深圳从事房地产策划工作,她曾担心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农村存在差距,做不好这份扶贫工作。“刚到村里时我的状态是热情有余、自信不足,可以说是一片茫然,不知该做什么、从何做起。”曾小娜回忆,2015年她从深圳返回赣州,在招商银行赣州分行工作,当得知单位将挂点帮扶叶坪乡禾仓村,她主动要求在村中挂职“第一书记”,希望可以借助单位力量帮扶禾仓村的发展。

        记忆中的禾仓村产业弱、基础差,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从事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初回禾仓,曾小娜时常夜里辗转无眠,思考扶贫切入点。“村里不少人认为我一个小姑娘就是在基层逛一逛,实际做不了什么事情。”扶贫工作首先要了解实情,找准突破口,曾小娜踏出了扶贫工作的第一步。她从早到晚跟着乡村干部满村跑,从村民家里有几口人、几亩地,再到有几个孩子在读书、有几个年轻劳动力,事无巨细都一一登记在册,建立了详细的贫困户信息台账。这套烂熟于心的台账成为了她在禾仓村脱贫致富路上撒下的第一粒种子。

        “村民都想摆脱贫困,但有的缺资金,有的没技术,有的身体有疾病。”跑遍了村中的每家每户后,曾小娜开始从整个村庄发展的角度观察、思考扶贫,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成为脱贫的首要步骤。通过向上争资争项,禾仓村1.5千米主干道实现畅通,3.5米宽的通组公路得到完善;建设新农村示范点,45户农户搬入新居;推进环境卫生、改水改厕、用电安全、通信网络等一系列村民住房环境整体改造,村貌焕然一新。


曾小娜与贫困户一起劳作

产业“造血”

        “贫困户曾德玉通过发展草鱼、生猪养殖产业于2016年脱贫,享受到政策红利的他对曾小娜的工作连连称赞。而在2015年被评为贫困户之初,尽管曾小娜多次上门宣讲政策,曾德玉对扶贫工作的态度并不积极,“他认为这些都是表面工作,甚至叫我不要去他家走访。”面对这种难题,曾小娜从大局着手谋划解题思路。

        “致贫原因千差万别,但其途径是‘输血’+‘造血’。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造血’的重要方式是直接精准对接贫困户,为其提供资金、技术等,扶持其发展产业。”曾小娜认为,发展产业是谋长远的“强身健体”式的“造血”,可直接贫困户提供收入。

        在多次走访和劝说下,曾德玉终于动了发展产业的念头。“曾书记帮我跑银行贷款,贷出三万元的启动资金后,村里又培训技术。这些让我更有信心和动力。”2016年,曾德玉鱼塘养殖达12亩,养殖生猪40多头,当年年收入超十万。

        结合村中产业发展现状,曾小娜制定规划图,并呈现了以脐橙、渔业、白莲为主导的发展格局。据统计,该村目前发展脐橙400余亩、鱼塘200余亩、白莲120亩,累计投入产业帮扶资金111.2万元,实现全村53户贫困户产业全覆盖。“禾仓草鱼远近闻名,这里特有土质培育出的鱼种更为鲜美,所以我计划下重点打造禾仓草鱼品牌。”曾小娜说,下一步将加强基础设施,引进高品质鱼苗,同时在市场规划方面铺设专营点,让传统产业走出新路子。


曾小娜详细了解贫困户需求

真情帮扶

        清明时节,春和景明,贫困户谢福林每天都要坐着轮椅出去走走,用他的话来说,“感谢小曾书记用心用情帮扶,让我的日子有了大转变,我才有心情出来散步。”

        2006年,在广东省务工的谢福林因工受伤,导致高位截瘫,不幸的发生让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倒塌。为医治病情,谢福林负债十几万,并在家中需要人长期照顾。“我父母年迈,身体一直不好,儿子患有先天性耳聋,我们的生活靠低保金维持。”在生活的困境下,谢福林一度心灰意冷,对自身生活环境也怠于整理。    

        “刚走访谢福林时,我发现他家各类旧物随意堆放,墙壁发黑,房间异味熏人。”曾小娜认为,只有创造舒适的环境,人的心情才能舒畅。为此,她利用新农村建设政策,组织人员对谢福林房屋内外墙进行刷新,同时主动为其整理房前屋后卫生,在众人的努力下,谢福林的家居焕然一新。

        针对因病、因灾等导致家庭陷入贫困的情况,曾小娜认为要“止血”,“要为其提供一个基本的保障,包括民政救助、医疗补助等进行‘止血’。”在对谢福林的帮扶中,她积极为其争取全家五口人的低保名额,奔走相关部门为谢福林儿子办理残疾证,同时联系爱心人士捐赠轮椅、气垫床等护理用品。“只要我有事情需要小曾书记办理,只要打电话给她就可以,无论多琐碎的事,她都办得很好,有这样的扶贫干部,我真的很感动。”谢福林说,除了享受兜底保障、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等政策,他享有每年三千元的光伏产业分红,已于2017年脱贫。

        从一线城市白领到接地气真扶贫的第一书记,90后曾小娜认为,身在岗位,用心对待工作就是对自己的负责。为村庄发展、群众脱贫献策出力,担任“第一书记”两年多以来,曾小娜用行动践行着第一书记的职责,也用真情赢得禾仓村村民的认可与支持。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

期待有更多的“小曾书记”出现


记者:邹婷

制作:严瑶

编审:黄书文

审核:邓旋

总监:曾一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