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产养殖基地交流组

盛世美颜强势刷屏!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定比西湖强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东湖绿道二期正式向市民开放,当日,不少市民自发来到东湖绿道二期白马道,第一时间来到绿道漫步骑行。记者 任勇 摄


昨天东湖绿道二期惊艳亮相

百公里环东湖绿道扣环成网

武汉又多了一张独一无二的世界级名片

绿色生态与时尚现代生活融合

“来武汉、游东湖、逛绿道、品文化”成为新时尚

小编昨天的朋友圈

更是被东湖绿道强势刷屏!

东湖绿道二期到底有多特别

怎么玩最嗨

昨天去过的亲们

是这样说的~


留学生点赞:

比国外绿道设计得更好

森林道儿童乐园,市民带领孩子在“童趣巨人”前拍照。记者高勇 摄


在森林道小山上,来自武汉音乐学院的林晨茜、肖晶晶、张晴三组合在湖边树林演奏《春江花月夜》和《花好月圆》等民乐。记者高勇 摄



市民张萍

原来一期主要是看景色,二期增加了好多艺术、人文元素,我们停留的时间也长了。光这个桃花岛就要转上半天。






周智怡

我在加拿大读研,觉得那里的绿道只有简单的跑步道和自行车道,而武汉的东湖绿道更花心思、更有设计感,将艺术设计与人文融为一体。


尹卫民

我是武汉地产集团设计管理部负责人,一期是打造了一个狭义的东湖,串联的只是听涛、磨山、落雁等东湖老景点,而二期与一期成环后,串起东湖听涛、磨山、落雁、吹笛、白马、后湖、渔光、喻家山八大景区,打造的是城市绿心,是广义的东湖。


同时,一期主要是在东湖原有资源禀赋基础上,将其“擦亮”;二期更多在文化、人文上进行提升,比如打造东湖国际公共艺术园,引入多国著名艺术家雕塑作品,打造“东湖石刻”,将书法、诗词、石林景观融为一体。


市民漫步在东湖绿道二期东湖国际公共艺术园,被绿道边的艺术品《kissing eggs 生命之源》吸引停留。记者 任勇 摄

郊野道小径上的雪人景观。记者詹松 摄

东湖绿道2期桃花岛吸引市民漫步其间。记者 胡九思 摄



资深骑友体验:



真的不用走“回头路”

森林道儿童乐园,市民骑自行车带着孩子享受绿道阳光。记者高勇 摄




李唐

我是一位骑行爱好者,家住汉口,得知东湖绿道二期26日开放后,当天一早就骑车来到梨园广场,与2名骑友骑行10多公里至二期郊野道。东湖绿道二期景色更好,两侧湖光山色,充满野趣,而且里程够长,骑行不用再走“回头路”,在这里骑行真是过瘾。






魏先生

我也是一名资深骑行者,绿道百公里成环后,对骑行爱好者是很大的福音。我每周至少来一次,按我的速度,骑完100公里不要5小时。一期没成环,骑到郊野道就不得不原路返回,成环后几乎每条绿道都有好几个出入口。比如白马洲附近就有白马驿站、华侨城、落雁路、青王路等4个出入口,不用走“回头路”。






周智怡

我也认为武汉东湖绿道的便利性优于国外,国外绿道得自带自行车,而且停车场很少,有的地方离市区较远。在东湖绿道可以骑共享单车,也规划有停车场,市民逛起来更方便。






尹卫民

设计者吸取了一期的不足,在设计时就把入口门户和停车考虑进去,目前在大东湖的东、西、南、北、中都有入口进入绿道,白马驿站距武汉高铁站仅10多分钟车程,还可方便外地游客体验东湖绿道。




12月26日,市民在东湖绿道二期的湖山道内骑车赏景。记者金思柳 摄


原住居民:

见证农田变美景

东湖绿道二期湖山道风光。记者金思柳 摄

12月26日傍晚时分,位于东湖绿道二期湖山道呈现出“湖光山色、夕阳晚照”的胜景。记者金思柳 摄




陈先生

我是马鞍山森林公园西都陈村居民,既是东湖绿道的建设者,也是其建设成果的最大受益者,今年以来,我们亲眼见证农田变美景,东湖的水也越来越清澈,农民们也过上了诗情画意的生活。





市民:

荒废建筑变万国风情园

万国风情园,“网红景点”万国公园的前身,也是东湖绿道二期最受欢迎的景观之一。

    

这座上世纪90年代遗留的微缩景观主题公园内,有金字塔、神庙、城堡、风车等异国建筑,还有神秘的字符图腾。异国建筑与东湖水岸、梯田花海融合映衬,“万国”凝翠,芳草逸香,适宜寻幽、探秘、郊游等休闲娱乐。

    



胡先生

我推着一辆老式“28型”自行车,与爱人漫步在万国风情园内,不时停下脚步,拿出相机拍照留念。东湖绿道让万国公园的废弃建筑焕发新生。






李潢

我是东湖绿道二期郊野道设计负责人李潢,原来这里确实人迹罕至,绿道建成后,可让大家走近建筑,同时保留了建筑的历史感。让大家近距离观赏、拍摄。




跑友团:

和新白象亲密合影照

白马洲头附近,跑友们三五成群,在阳光下亲近“二期绿道”。 记者 郭良朔 摄

东湖白象再现郊野道。记者詹松 摄




小时候,每年大年初一,姊妹们到东湖与大白象合影,是我们的珍贵记忆。大爱东湖,期待成为跑友团的一员,和新白象来一个亲密照。




今天,让我们来一场时空“穿越”

70载纵深视角

讲述东湖传奇的“前世今生”



东湖城市公园雏形初显
“怡然东湖畔、行吟山水间”




江城武汉,百湖之市,城中山水人文,尤以东湖为第一形胜。


早在唐宋时期,东湖就已被文人墨客称颂为风景胜地。据当时《湖北通志》记载:“东湖在县东四里,湖上有东园,为近城登揽之胜”。南宋诗人袁说友则在《游武昌说东湖》中形容东湖是“一围烟浪六十里”。


东湖前身为民族资本家周苍柏于1930年修建的“海光农圃”,城市公园的雏形。武汉解放后,更名为“东湖公园”。1950年改称“东湖风景名胜区”,并迎来了第一个建设发展高峰期。

海光农圃旧照


听涛景区最早建成开放,现存许多景观大多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如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行吟阁、桔颂亭、沧浪亭、荷风桥、听涛轩等以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为核心的景观群落。长天楼、先月亭、可竹轩等园林建筑小品,展现楚精神文化的精髓部分。还开辟了磨山植物园和园艺场。


沧浪亭


历经五年,东湖风景区于1955年初步形成。在清风吹拂的湖畔,亭台楼阁,远近相宜,掩映在万绿丛中,步步有景,寸草生辉,气象万千。“怡然东湖畔、行吟山水间”特色风貌初现。东湖清澈见底、水草丰茂、游鱼可见,一橹可摇遍东湖。东湖渔场场长余进回忆。


水面辽阔、山峦叠翠,这是东湖景区上世纪50年代的风貌。    资料图


资料图


1954年,,并赋诗“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定比西湖强”。、、何香凝、郭沫若等名人为九女墩赋诗、题词,郭沫若还为行吟阁题词。他们的墨宝佳作为东湖增添了文化内涵。


上世纪50年代后期,湖滨居住人口达20多万。城市发展认知的局限性,导致东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湖中大量围湖造田,围湖养殖,筑堤建路,湖堤分隔水面。沿湖的餐饮业、养殖业泛滥,大量污水排入湖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部分子湖被划到周边村场,养殖户向水中投放大量鱼苗肥料,湖面被网分割,水生态系统逐渐恶化。




东湖风景名胜区声名远播
“十里长湖八里磨山”楚风汉韵尽显风流




上个世纪80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东湖风景区的规划和建设迎来又一个新的高潮期。


楚文化是这个时期的关键词。


磨山风景区位于东湖东岸,三面环水,六峰相连,山水相依,素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称。1982年,启动磨山楚文化游览区建设,相继建成楚城、楚市、楚天台、凤标、祝融观星、楚才园、离骚碑、哲人园等景点。融合自然、园林和植物资源优势,形成冬梅吐艳、夏荷飘香、各类花卉、四季芬芳的赏花特色。


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物,别致的园中园和浓郁的楚风情成为东湖风景区的四大特点。

磨山风景区三面环水,山水相依。    彭冲  摄


磨山凸显楚文化元素     资料图


东湖大白象承载了许多武汉人的记忆    董宇杉  摄


现在,东湖梅园是我国主要赏梅胜地,樱花园是世界三大樱花园之一,还有梅花、荷花两大国家级研究中心。盆景园、杜鹃园、竹园、水生花卉园、桂花园、牡丹园、寓言雕塑园等一批景观凸显园艺大观园特色。听涛景区还建成了湖滨客舍、落霞水榭、梨园广场等。落雁景区对外开放。


梅园    资料图


樱园     王彬  摄


1982年是东湖风景区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这一年,。东湖风景名胜游览区划分为5区24景。5区即听涛、磨山、落雁、吹笛、白马5景区。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获5A
大美东湖激情拥抱“绿道时代”




进入新世纪,东湖风景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开放融合是这个时期的关键词。


2006年6月1日,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正式成立,东湖摆脱了“诸侯割据”的尴尬局面,听涛、磨山、落雁、吹笛、白马五大景区“团聚”。有了“统一管家”的东湖,终于走上了保护与发展并进的道路。


此后,东湖铁腕整治,先后关停了区域内所有污染企业;采取补贴方式实现了禁止投饵养鱼;平均每年拆除违法建筑十万平方米;对湖边村庄的生活污水进行了连片收集和处理……


东湖在致力保护的基础上,也进行着适当的开发与利用:新建了武汉欢乐谷,扩展了“大梅园”,丰满了落雁景区,开通了东湖游船,对景区各项基础设施进行了提档升级,风景区秀色频添。

欢乐谷夜景    资料图


2007年,听涛景区免费向游客开放,增强了城市亲和力,游客量成倍增长,节假日游客接待量高达40万至50万人次。亲水平台、楚风栈道、半侧山等景点和休闲场所16处,均向社会免费开放。


东湖逐步成为集山水自然资源和楚文化、三国文化、历史遗迹、名人遗址、运动休闲、科技文教等人文资源于一体的生态旅游风景胜地。2013年,东湖获得国家级5A级景区的烫金招牌。


现如今,33平方公里的水域浩瀚,120多个岛渚星罗,112公里湖岸线曲折,环湖34座山峰绵延起伏,1万多亩山林郁郁葱葱,在湖水的镜映下,山体如屏,山色如画;一年四季,秀色诱人,春季山青水绿、鸟语花香,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红叶满山、丹桂飘香,冬季踏雪赏梅、候鸟竞翔。“大美东湖”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同城双星”龙舟赛如火如荼,“樱花节”“牡丹花会”“梅花节”“观鸟活动”年年相约。


鸟瞰东湖生态旅游风景胜地


“大美东湖”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


“十三五”开始,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东湖激情拥抱“绿道时代”,加速冲向“绿心时代”。


2016年12月28日,28.7公里的东湖绿道一期建成。时隔仅一年,2017年12月26日,东湖绿道二期开放,一二期扣环成网,连接成一条总长达到101.98公里的崭新东湖绿道——国内最长5A级景区城市环湖绿道。

俯瞰桃花岛美景令人震撼     任勇  摄


白马道、听涛道、森林道、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郊野道,七大主题绿道串联起大东湖各大景区,大学、博物馆、优秀历史建筑、名人遗迹等人文景观点缀其中,交相辉映。楚文化、红色教育、户外营地、亲子、骑行、赏花赏叶等6大主题游线路通过绿道串联,开启武汉都市慢游新生活。

12月26日,绿道二期开放,市民纷纷来尝鲜。 郭良朔 摄


随着绿道延伸,东湖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也拥有了最值得信赖的绿色“屏障”。长堤杉影、鹅咏阳春、磨山挹翠、梅园踏雪、枫多红岭、鹄梦回塘、曲港听荷、雁聚佛脚、落霞归雁、太渔栖霞、九峰渔歌、湖滨湿地等各色新景观融入湖光山色中,人文艺术有机结合。


部分景点名字取自《诗经》《楚辞》,植物造景展现出“蒹葭苍苍”的意境。东湖绿道森林公园南门驿站旁,近40首历代名人吟颂东湖的诗词被雕刻于奇石上,传承楚风汉韵。


在白马道,东湖国际公共艺术园成为武汉最集中的国际雕塑艺术展示区。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艺术家,带来各自作品与游客“亲密接触”。郊野道新建区域内的涂鸦、3D地画、墙画等,将“新绿道”点缀得多姿多彩,武汉这座城市的新潮与活力扑面而来。

涂鸦墙吸引年轻人自拍  何晓刚摄


百公里绿道成网,开启大东湖全域旅游新格局。武汉首届水上马拉松在东湖完美落幕,2019年军运会帆船赛又落子东湖。未来,一系列世界级体验项目、国际赛事将搅热东湖绿心。


东湖生态修复、自然回归,意味着武汉开始进入人、城、湖和谐美好的新时代。人们从城市出发,漫步湖边、畅游湖中、走进森林、登上山顶,看湖光山色,听泉语松涛,观鱼鸥嬉戏,赏茂林修竹,品渔舟唱晚,享初心放飞。(来源:长江日报)


骑行者穿行绿道杉林间,宛如画卷。  詹松  摄


历经近70载,三次迭代升级

大东湖生态旅游圈终展“盛世美颜”

东湖

诗意栖居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典范之作

东湖

带着城市生态绿心的伟大梦想再次起飞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