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产养殖基地交流组

黄骅基围虾错季“蹦”上咱餐桌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小雪时节,南排河镇张巨河小棚养殖基地,一波基围虾活蹦乱跳地出棚了。它们将“远游”北京、山西、陕西等地市场,丰富当地的市民餐桌。



以前,中秋过后,市场上再难看到基围虾。今年,黄骅渔民把露天养殖的基围虾,请到了新“住所”——温暖的小棚里。这种小棚养殖方式,借鉴多年积累的外塘养殖经验,还原生态养殖环境,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试水获得成功。


       为加快南排河渔业产业转型,2016年,南排河镇引进江苏如东小棚养殖模式,在张巨河建成了100座养殖温棚,占地200亩。今年52岁的张建升,土生土长的渔家汉子,半辈子在大海里捞饭吃,是小棚养殖基地的承包者之一。


       他说,小棚养殖品种主要是南美白对虾,一年两茬,成活率高,效益好,但在第一年的养殖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中秋前后小棚养殖的虾与露天养殖成熟时间差不多,几乎同步上市,加之海捞产品大批上市,冲击了小棚虾的市场,所以好收成并没带来好收益。



2017年,小棚养殖的几个合伙人一商量,决定拿出20个棚尝试新虾品,避免养殖单一化。他们最终选择了基围虾。这是因为一方面多年外塘养殖积累了丰富经验,另一方面基围虾市场需求大、效益高。


      今年春天,20个小棚还原外塘的生态环境,努力营造一个虾宝宝们喜欢的安乐小窝。张建升说,基围虾比较懒,喜欢窝到淤泥里,饿了才出来觅食。以前有人尝试着标准化水泥池养殖,池底铺满沙子,看上去条件是高档多了,但结果基围虾不买账,几乎是全军覆没。


       吸取了这一教训,张建升他们“老老实实”地还原原生态的生长环境。


      张建升还说了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儿。最初为了避免海水污染,采用地下水养殖。没想到,虾苗放养没多长时间,就出现了大面积阵亡。查明病根好开方,原来是地下水缺乏钾元素。经过调试,用沉淀两年的海水与地下水混合,终于达到了基围虾养殖的水质要求。


      这笔“学费”也让几个合伙人交得心疼不已。


      学费交了,心里也有底了。今年秋天,小棚基地从海南引进了一代基围虾虾苗,抗病能力强,长势快。投苗三个月后,形势喜人,一个棚投苗4万尾,成活率达到3.6万尾。


      张建升乐呵呵地说,行情非常好,还没出棚就有商户来订购,大多来自山西、北京、陕西的,60头一斤的卖到了100块,这可比养南美白收益多多了。今年就是个试验品,由于这次养殖周期较短,个头儿上不尽如人意。现在的市场上达到40头一斤的能卖到130块呢。



“有了今年的经验,来年多推广几个棚,争取有个好收成。”张建升憧憬着新一年的发展信心满满。


编辑 / 吕明溪

记者 / 李    杰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