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产养殖基地交流组

程序员跑来养草鱼种,13亩塘仅40天就赚了6万块,他太会精打细算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广告

以他对养殖管理的细微观察和理解,不赚钱都难


  • 文/图 水产前沿 唐东东


13亩塘标草鱼种40天,纯赚6万块”,令80后的陈卫球成了中山市黄圃镇石军村的“名人”。据悉,陈卫球四年前才辞去电梯程序设计的工作,出于喜爱养鱼的缘故,进而在黄圃镇包下了35亩鱼塘养草鱼种,目前养殖规模扩大到60多亩。拜访之初,笔者以为他的成功仅是基于好行情+好运气,但细细聊过后发现:以他对养殖管理的细微观察和理解,不赚钱都难。


陈卫球(左)


保持2万斤/塘的养殖量,卖超出部分


陈卫球一般拿11-12朝的鱼苗回来,打两次针(注射草鱼疫苗)且养到顶塘也就是最高产时才开始卖鱼,“这样利润最高”。以16亩一个塘来算,他会放30万尾鱼苗,养到顶塘时的产量约为2.5万斤。分塘之后,一个塘相当于只放了1万斤鱼,因为密度减了一半,这个时候就能养到3万斤才会顶塘。


陈卫球的经验是,想办法保证鱼塘中有2万斤左右的鱼吃料,只卖超出2万斤的那部分鱼。“顶塘时,可以刮掉8000-10000斤。按我现在5%的投喂量,剩下的2万斤鱼每天可以投1000斤左右的料,只要15天就可以长1万斤达到3万斤,这时又顶塘了,再刮掉8000-10000斤……以今年的鱼种行情,吃一包料就赚一包料的钱,1000斤料投下去相当于一天能赚两三千块。”陈卫球说。


同时,他从来不在打第一针后就卖鱼。“11-12朝苗,一斤大概40条,7元/斤拿回来,打针的话一条要0.03元,一斤鱼就去到1.2元的打针费用,算起来一斤苗的成本要8.2元。”因此,陈卫球认为刚拿来的苗如果养一个月就卖,尽管看上去周转速度快,实际上由于产量不高赚不到什么钱。


泡水熟悉饲料性状,精细设计投喂流程


令人比较惊讶的,还是陈卫球指着茶杯里边刚泡的饲料,冲笔者说:这种粒径1.6的颗粒料,差不多一分钟就开始散了,粒径2.0的颗粒料则差不多11秒开始散……细微的观察,让陈卫球可以根据各种类型饲料的不同表现,来适当调整投料机的投喂频率,比如入水后容易散开的料,他会选择让投料机慢投,从而减少饲料的浪费。


而且,针对沉水料和膨化料不同的消化吸收率,陈卫球也有不同的投料设计。“鱼对沉水料的消化吸收相比膨化料慢一些,我同样是喂三餐,但投料时间上沉水料会缩短到1个小时。每天早上8点半投喂第一餐,持续一个小时,到中午12点半再投料,中间就有3个小时的时间留给鱼来消化。如果投料时间持续1个半小时甚至两个小时,那中间就只间隔了两个小时,就要准备吃第二顿。料一吃进去,会把还没吸收完全的饲料挤出来,排进水里面。”


同时,陈卫球习惯将增氧机和投料机一起开几分钟,先让鱼形成条件反射聚过来,再开始投料“有些养殖户是先开投料机把鱼吸引过来,可能打了十来斤料出去,鱼才慢慢游过来,很多料就沉到塘底了。鱼跑去塘底捡料时连同泥巴吃进去,无形之中就增加了肠胃炎和车轮虫病害。虫害多了,就要杀虫,一杀虫鱼就不吃料,又要影响长速,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陈卫球认为养殖过程中溶氧最为重要,只有溶氧足够时,鱼吃完料后才能正常消化吸收对于部分养殖户为了省电,把增氧机当“救命机”来使用,他表示:电是最该用的,你用多少电就花多少钱,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而且少消毒一次,电费就赚回来了。


抱团取暖,一群年轻人的产业链联合


陈卫球很有忧患意识,他说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四十岁左右的这批养殖户,他们既有经验、人脉又有资金,且观念比较新潮。而他,什么都缺。“我们这边鱼塘一般可以租五年,因此要尽可能抓住这五年时间,积累多点资本,这样下一次投塘时才有机会。如果我们年轻人还是自己做自己的,可能就被淘汰。”


在热衷于抱团取暖的时代,陈卫球也拉上亲戚朋友一伙七八个30岁上下的年轻人,做起了产业的组合和延伸,把养殖规模做大的同时,拓展流通渠道。“我们就是想尽可能地省下不必要的成本,比如饲料经销、流通过程中的中介费等等。”最近,陈卫球成为广东君有饲料有限公司(简称“君有”)的经销商,当然这也是他用过后的选择。


据陈卫球介绍,今年6月11日分塘时在13亩塘中放了1万斤鱼,尝试投喂君有的鱼种料,养了40天后卖鱼,总共投了89包浮水料(8号料)和181包沉水料(222鱼苗料)。“我本来预估一包料(80斤)能出60斤鱼,这样就有2.4万斤左右(89包浮水料,40斤包,折合80斤包重的沉水料约为45包,因此总计投了“沉水料”226包,乘以包产60斤,约为1.4万斤,加上最初的1万斤鱼骨,起捕的鱼产量预计为2.4万斤),旁边很多养殖户说不会超过2.1万斤。实际上抓了2.5万斤鱼,塘底还有1000多斤没刮上来,预约的5辆鱼车都不够,临时还叫了一辆过来抓。”陈卫球说很少遇到这么好的养殖效果,包产超过70斤。这一批8.8两规格的鱼种,收购价6.5元/斤,陈卫球净赚了6万元。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未获书面许可,一律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广告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